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经典语录 > /列表

《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乾坤一戏场,生命一悲剧。”

《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经典语录

传统的*思想家多半缺乏批评精神,却善于笼统大体的调和折衷。

*哲学当然有相当丰富的哲学资料,如果好好挖出其中深意( 内在蕴含),则不难看出,*哲学在形而上学、宗教哲学、心*论、伦理学、美学、语言哲学等方面足与西方哲学互相抗衡,且时有较后者殊胜之处。但是,传统的*哲学家多半以被动保守的注释家姿态去作哲学思维,又因急于提出实践*的结论,动辄忽略哲学思维的程序展现与哲学立场的*立工夫,而以生命体验与个人直观的笼统方式表达哲学与宗教分际暧昧的思想,难怪“哲学*”大大减低。

*学者(士大夫)一向带着过分的华夏优越感,排斥外来思想与文化,佛教的命运即是佳例。其实,我们如果公平客观地重新比较儒家与佛教,在形上学、宗教哲学、知识论、心*分析、解脱论乃至艺术创造等等层面,儒家并不见得更为殊胜。*学者应该多问:为什么只有发源于古代印度而毫不假借武力的佛教两千多年来贯通了整个*的思想与文化,而今天在美国已有形成所谓“美国佛教”(American Buddhism)之势?

我虽将接近天命之年,我的*情仍是孩童一般,因为我始终觉得以哲学探求为己任的人必定要培养出庄子所最善于描写的不计名利、超越世俗的哲学气质。

如何批判地继承与创造地发展传统的*大乘佛教哲学,以便解决现代社会的人伦道德问题?这是代表佛教与禅宗的现代*思想家们所应担负的新任务、新使命。

最棘手的课题是,在胜义谛层次顿悟解脱的禅者如何向下,在世俗谛层次如何适当地处理人伦道德的善恶对错。

在具体的道德处境,对于善恶对错有所取舍的分别知必定优先于超越一切二元对立的般若知;在这种处境,大彻大悟的禅者又如何将就分别知的道德抉择而不影响般若知的应用呢?大乘佛学与禅宗直到今天,似乎还未找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就*传统而言,儒家在世俗伦理上关注甚切,但对宗教解脱与终极关怀(譬如破生死的问题)的深度却不及佛教,有待继续探索。佛教对于世俗伦理无甚贡献,也反过来可从儒家吸取一些正面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