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2019·东城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问题详情:

(2019·东城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2019·东城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也。

1.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所给的词条,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只填序号,2分)

喻:①晓谕,开导。②明白,知道。③表达,说明。④比喻。⑤通“愉”,愉快。  

(1)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

2.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及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百里奚举于市。

翻译:百里奚从集市里被赎回并起用。

理解:举百里奚和舜等六人的例子,是为了强调后文“大任”的重要*。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内心困苦,思虑堵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

理解:作者认为,人只有与忧患不断斗争,超越自我,才能有所作为。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一位国君,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侵略,他就有被颠覆的危险。

理解:这句举国君丧失*的事例,反面*了“生于忧患,死于*”的观点。

3.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从“忧患”和“*”两个方面分别谈谈它们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

*南朝士①,因晋中兴②,南渡*,卒为羁旅,至今*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③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坺④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⑤,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唐)颜之推 文)

材料二

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选自《戊戌*记》,梁启超 文)

(注释)①朝士:朝中士大夫。②中兴:西晋亡后,东晋又建国于*南,故称中兴。③信:依靠。④坺:fá,耕地时翻起的土块。⑤办:治理。

4.古诗文中,有不少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语句。调动积累,写出在这方面给你印象最深的两句:                    。

【回答】

(1)② (2)④

2.B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与理解文言句子。A.“是为了强调后文‘大任’的重要*”错,是为了*“生于忧患”的道理。C.“国恒亡”译为:国家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3.示例:忧患既可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让人成就大业,也可以救国家于危难。*不仅会让人能力低下,不懂社会事务,还会造成灭国的危险。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拓展阅读理解。《生于忧患,死于*》是说恶劣的环境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生存和发展;优裕的环境能消磨人的意志,导致人的颓废和堕落。材料一“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一句突出强调了安逸生活导致不能“识世间馀务”的结果。材料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是说只有牺牲自己(陷于危难之中),才能使国人*醒,救国家于危难。

4.示例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示例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湖之远则忧其君

(参考译文)

材料一:*南朝廷的士大夫们,因为晋朝的中兴,渡*南来,最后客居异乡的,到现在已过了*代了,还从来没有下力气种过田,全靠俸禄生活。即使有点田地的,都是靠僮仆们耕种,自己从未亲眼看见翻一尺土,*一株苗;不知道哪个月该播种,哪个月该收割,这样哪能懂得社会上的其他事务呢?所以他们做官不明吏道,理家不会经营,这都是生活优裕闲适造成的过错啊。

材料二:初七、八、九三天,谭嗣同又和侠士们商议救护皇上,事情终于没有成功。初十日,就被捕了。被捕的前一天,有几位日本志士苦苦劝他去日本,谭嗣同不听。再三劝他,他说:“各国变法,没有不经过流血就成功的。现在*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就是国家不富强的原因啊。有流血牺牲的,请从谭嗣同开始吧!”他最终没有离开,所以遭了祸。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