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长安秋望(唐)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长安秋望(唐)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②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西晋张翰被执政的齐王司马冏任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忽起,想念故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②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钟仪被俘,但他依然带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15.请分析本诗前两联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

16.请鉴赏本诗颈联中“愁”字的妙处。

【回答】

15.云雾缓缓飘过秋天拂晓的天空,长安宫殿高耸在秋天的天空中好像在浮动,寥落的残星伴随着从北方飞来的一行大雁,笛声飘来,高楼上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营造了一种壮阔凄清、孤寂哀愁的意境。

16.“愁”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诸莲拟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渚莲红衣落尽的凄冷和作者思乡而欲归隐的愁苦,

【解析】

15.

试题分析: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前两联通过写拂晓的云雾、秋天的汉家宫阙、残星、飞雁、笛声,共同勾勒出秋天早晨的壮阔而又孤寂的氛围。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16.

试题分析:颈联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尾联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诗歌中的炼字,命题角度: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或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或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解答此类题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其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