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0.颔联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别具匠心之处?请结合诗句赏析。

11.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具体分析。

【回答】

10.运用拟人手法(1分),“河桥不相送”,别离固已难堪,又因病不能相送,更增添一种遗憾之情(2分);“*树远含情”,友人远去,唯*边垂柳,临风依依,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2分)。

11.因离别知己而怅惘;为故人被贬而感伤;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每点2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颔联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别具匠心之处?请结合诗句赏析”,这是考查考生诗句鉴赏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颔联运用拟人手法,“河桥不相送”,别离固已难堪,又因病不能相送,更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树远含情”,友人远去,唯*边垂柳,临风依依,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1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具体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考生要从意向、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抓住情感关键字“嗟” “不相送”“远含情”典型意象“孙楚”“屈平”“龙泉剑”分析情感,本诗表达了因离别知己而怅惘;为故人被贬而感伤;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信息,也有一些显*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比如本题中“孙楚”“屈平”“龙泉剑”等。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