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送韩十四*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送韩十四*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韩十四*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畔送韩十四去*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2.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3.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回答】

12.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寒树影稀”句描写*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13.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是诗歌鉴赏题中常考的题型,那么怎样来分析呢,一般可以这样来分析:(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所谓以静衬动,写得实在传神。等到把离思从幻觉中拉回来,才发现自己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上的暮霭渐浓,一阵阵寒风吹来,砭人肌骨。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此二句一纵一收,堪称大家手笔。别绪随船而去,道出绵绵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觉怅然。此情此景,简直催人泪下。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诗歌的内容,(2)诗人的处境,(3)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从这些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窠臼。诗人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