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野田黄雀行(三国)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野田黄雀行(三国)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田黄雀行

(三国)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公元220年,曹丕登基称帝,对曹植心存疑忌。曹植的好友丁仪、丁廙(yì)等被杀,曹植却无力相救,深感悲愤。

1.本诗中的“罗家”象征___________,“黄雀”象征___________,“少年”则是曹植想象之中的自我形象的化身。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少年”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回答】

1.    凶残的掌权者(写“强大的恶势力”“以曹丕为首的掌权者”亦可)    弱小可怜的被害者(写“无辜的被害者”亦可)   

2.①通过环境描写(环境烘托),把“少年”放在风波险恶的环境中,用“罗家”设下罗网、放出鹞鹰这样的凶险环境,来侧面表现“少年”的反抗精神(或勇敢无畏)。②通过“罗家得雀喜”和“少年见雀悲”的对比手法,突出“少年”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③通过“见雀悲”“拔剑捎罗网”等神态、动作描写,直接描写“少年”斩破罗网、解救黄雀的侠义形象。④通过侧面描写,用黄雀“来下谢少年”这种感恩的行为,来侧面描写“少年”的侠义形象。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理解“罗家”和“黄雀”的象征意义,结合“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可知,黄雀是温驯的小鸟,加上“篱间”二字,更可见其并无冲天之志,不过在篱间嬉戏度日而已。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于人于物都无所害的小鸟,竟也不能见容于世人,设下罗网,放出鹞鹰,必欲驱捕逐得而后快。为罗驱雀的鹞鹰何其凶恶,见鹞投罗的黄雀何其可怜,见雀而喜的罗家何其卑劣。作者虽无一字褒贬,而感情已深融于叙事之中。作者对掌权者的痛恨,对无辜被害的弱小者的同情,均不难于词句外得之。再结合注释:公元220年,曹丕登基称帝,对曹植心存疑忌。曹植的好友丁仪、丁廙(yì)等被杀,曹植却无力相救,深感悲愤。不难理解“罗家”指的是“凶残的掌权者”或“强大的恶势力”或“以曹丕为首的掌权者”,“黄雀”象征“弱小可怜的被害者”或“无辜的被害者”。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少年’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然后回顾诗词的描写手法,一般有: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等。作答时简要地描绘情景,概括画面的内容和特*,最后通过所描写的环境或场景的特*来概括作者的情感即可。诗中描写“少年”的诗句主要有“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意思是: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把“少年”放在风波险恶的环境中,用“罗家”设下罗网、放出鹞鹰这样的凶险环境,来侧面表现“少年”的反抗精神(或勇敢无畏)。“罗家得雀喜”和“少年见雀悲”,通过对比手法,突出“少年”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见雀悲”“拔剑捎罗网”,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想象有一手仗利剑的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描写“少年”斩破罗网、解救黄雀的侠义形象。“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黄雀“飞飞摩苍天”所表现的轻快、愉悦,黄雀“来下谢少年”这种感恩的行为,来侧面描写“少年”的侠义形象。

知识点:

题型: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