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南歧路洛阳城。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以“抽弦促柱”点出*筝的特殊动作。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

B. 颈联“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C. 颈联用“谁家”、“何处”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而且能激起想象的翅膀,让各人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味筝声中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D. 这首描写筝声的诗,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着眼点在于表现*奏者精湛的技艺。

E. 诗中重点写“声”,既直接摩拟筝声,又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这种写法与白居易《琵琶行》写音乐的艺术是相通的。

12.本诗首联点明“悲怨”,以下三联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回答】

11.DE

12.①首联借用比喻,以春风、杨柳、花鸟形象地渲染了筝声中所流露出的伤春惜别之情;②颈联展开想象,连连发问,通过灯下独愁、楼上空思等形象,也表现出了筝声中的孤单寂寞的思念之情;③尾联再作想象,通过友人一南一北的对比,又表现出了筝声中的友人离别思念之情。

【解析】

11.试题分析: D项“着眼点不在表现*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故错;E项“既直接摩拟筝声”错,应是“诗人展开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所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二者不构成对比。这种选择题型考查的点多,或品味字词句所深藏的情思,或分析意象形象,或分析表达特*等。答题时不能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2.试题分析:题目问:本诗首联点明“悲怨”,以下三联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是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而且是暗考。颔联诗人巧妙地把筝声与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将悲怨的乐声,转化为生动鲜明的形象。那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强烈地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颈联随着“抽弦促柱”之声的变化,又唤起诗人更加奇妙的联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尾联 诗人再次展开想象,“*南歧路洛阳城”一句,写出南北远离,两地相思。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