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抗战将领刘放吾刘放吾,湖南贵阳人,生于1898年4月17日。刘家祖祖辈辈靠耕...

问题详情: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抗战将领刘放吾刘放吾,湖南贵阳人,生于1898年4月17日。刘家祖祖辈辈靠耕...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抗战将领刘放吾

刘放吾,湖南贵阳人,生于1898年4月17日。刘家祖祖辈辈靠耕读勤俭持家,家境殷实。刘放吾的父亲喜欢读书,经常以《朱子家训》及“曾文正治家之道”训导他们。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务农和传统的家教,让沉默寡言的刘放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1924年,黄埔*校成立。“到黄埔*校去”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尚的口号。1926年6月,刘放吾从湖南省桂阳蓝嘉联合中学毕业后,深受湘*领袖曾国藩思想的影响,辗转来到广州,考入黄埔*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事。三年后,刘放吾毕业,在*的**校教导队当了学生队排长。在这里,士兵们*练时用的都是最新的装备,训练的也是新装备体制下的新战术。但是,不像在战场上那样,有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能认认真真地通过训练磨练意志。刘放吾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干了很多年。后来,*为了补充**的抗战力量,组建新三*师,孙立人任师长,刘放吾离开了教导队,任三*师一一三团团长。

1942年2月,为了协助驻缅英*抗击日寇对缅甸的进犯,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组建*远征*。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随三*师于4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远征*进入缅甸以后,驻缅英*孤傲自大,日*三十三师团轻易地就将英*第一师全部和第七旅一部包围于宾河南岸的仁安羌东北地区。英*反复突围,均无功而返。在这紧急关头,驻缅英*司令向*远征*发出驰援请求,师长孙立人立即要求刘放吾迅速驰援解围。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在一一三团的攻击下,日*苦撑了三天,就仓皇溃退了。事实上,刘放吾当时带去的官兵只有八百多人!就是这八百多*勇士,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锐联队一万余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都不得不对*远征*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将士的*心。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率领一一三团奉令掩护英*及杜聿明部队撤退,转战卡萨。任务完成后,转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万苦地翻山越岭,终于在5月30日,在南先庆趁着黑夜,在敌人*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进入印度,归还建制。在渡*前,刘放吾发出两通电报:一通发到*令部给何应钦,一通发到师部给孙立人。电报里只有两句话:“刘团今夜渡*,不成功,就成仁。”渡*之后,无线电浸水,无法和外界联系,谣传刘团全*覆没,那时刘放吾的妻子正在贵州都匀,闻讯后当场昏厥。

“仁安羌大捷”是近代以来**人在境外第一次打败日寇的战役。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的历史记载中,甚少提及第一一三团的战功,更少谈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一切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师的名下。*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从此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在派系严重的**中,刘放吾虽然在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但这是一个只能得到一些微薄薪水的闲职,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

1994年,刘放吾在美国洛杉*逝世,享年九十五岁。他的次子刘伟民在整理刘放吾的日记时,看到父亲在记述仁安羌大捷时引用的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摘编自《刘放吾:蒙尘半个多世纪的抗战将领》,《名人传记》2015年第9期)

相关链接:

①刘伟民再三追问,父亲才说了一些与“仁安羌战役”有关的细节:“新三*师多为湘兵。当时我们练兵采取曾国藩治湘*方式,官兵必背《曾胡治兵语录》,因此秉承了湘*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另外就是对士兵的严格训练。我按照《陆*步兵*典》规定,每人每天跑五千公尺;*击时,不瞄准不准发,每发必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实**击,几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都在七成以上。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仁安羌战果源自平日训练。”

(“铁血社区”《我的团长刘放吾》)

②他爱读曾国藩家书及治*文献。不论练兵、治*及治家,他都以曾国藩的言行为典范。我们在他的遗物中找到多本破旧的曾文正公的文集。每页均有他读了多遍及加注的痕迹。可见他对曾公文献的重视。

(《潇湘晨报·刘放吾:从*名将到煤球店老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刘放吾喜欢读书,热爱耕种,吃苦耐劳,淡泊名利,这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耕读生活和父亲经常用朱熹、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对他的教导。

B.刘放吾在**校教导队做学生队排长,在这一时期,虽然这里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却通过训练,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战术素养。

C.“仁安羌大捷”中,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不仅歼灭了日寇两个精锐联队,救出被困的七千名英*,而且振奋了**将士的*心。

D.在进入印度归还建制之前,刘放吾曾发电报表达“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由于渡*后无法与外界联系,外界误以为一一三团已经全*覆没。

E.在**的历史记载中,刘放吾的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师的名下,但他并没有主动申辩与争取,从此,他的事迹被人们逐渐淡忘。

(2)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3)本文结尾交代刘放吾在日记中引用《陇西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刘放吾有着不同常人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回答】

(1)答B给2分,答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战前准备充分:面对强大的敌人,刘放吾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准备。②士兵作战勇敢:刘放吾采取曾国藩治湘*方式,秉承湘*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③部队训练有素:刘放吾按照《陆*步兵*典》规定训练士兵,而且三个月一次实**击,士兵们*击命中率达到七成。

(3)①从内容上看,刘放吾引用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既传达出“不顾身”的热血忠诚,也表现其对战争残酷的无奈。②从结构上看,呼应前文内容,刘放吾在仁安羌大捷后曾发“不成功,就成仁”的电报,并令妻子昏厥。③从表达效果上看,引用刘放吾日记中的记述更真实可信,也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丰富了文章内容。

(4)①淡泊名利的态度;②踏踏实实的作风;③卓越的*事才能;④誓死报国的决心⑤对读书的热爱。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项“热爱耕种”属主观臆测。C项“歼灭”错,原文是“击溃”。E项原文“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中的“此”指的是“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后。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这道题也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原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体现的,然后到文中圈定范围,可以找到相关语句,本题主要围绕战前的准备工作,士兵们的战况,部队的高素质等方面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作用。结合题干结尾部分的作用,刘放吾在日记中引用《陇西行》有何作用,此题难度不大,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审准要求。概括内容,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最后点明表达效果的作用。如从结构上看,呼应前文内容,刘放吾在仁安羌大捷后曾发“不成功,就成仁”的电报,并令妻子昏厥。从表达效果上看,引用刘放吾日记中的记述更真实可信,也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丰富了文章内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人格魅力”,理解“人格魅力”的内涵,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某些方面内容,结合文章和前面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淡泊名利的态度;踏踏实实的作风;卓越的*事才能。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