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人之聪明林语堂①聪明系与糊涂相对而言。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转入...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人之聪明林语堂①聪明系与糊涂相对而言。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转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人之聪明

林语堂

①聪明系与糊涂相对而言。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转入糊涂为尤难”,此绝对聪明语,有*人之精微处世哲学在焉。俗语曰“聪明反为聪明误”,亦同此意。陈眉公曰“惟有知足人,鼾鼾睡到晓,惟有偷闲人,憨憨直到老”,亦绝顶聪明语也。故在*,聪明与糊涂复合为一,而聪明之用处,除装糊涂外,别无足取。

②聪明糊涂合一之论,极聪明之论也。仅见之吾国,而未见之西方。此种崇拜糊涂主义,即道家思想,发源于老庄。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盖*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为而无效,何如不为以养吾生。只因此一着,*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重和让不重战争之文明。

③此种道理,自亦有其佳处。世上进化,诚不易言。熙熙攘攘,果何为者。何若“退一步想”知足常乐以求一心之安。此种观念贯入常人脑中时,则“和”“让”成为社会之美德。若“有福莫享尽,有势莫使尽”,亦极精微之道也。

④惟吾恐*人虽聪明,善装糊涂,而终反为此种聪明所误。*之积弱,即系聪明太过所致。世上究系糊涂者占便宜,抑系聪明者占便宜,抑系由聪明转入糊涂者占便宜,实未易言。热河之败,败于糊涂也。惟以聪明的糊涂观法,热河之失,何足重轻?此拾得和尚所谓“且过几年,你再看他”之观法。锦州之退,聪明所误也。使糊涂的白种人处于同样境地,虽明知兵力不敌,亦必背城借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日人一战。夫玉碎瓦全,糊涂语也。以张学良之聪明,乃不为之。然则聪明是耶?糊涂是耶?*人聪明耶?白种人聪明耶?吾诚不敢言。

⑤否所知者,*人既发明以聪明装糊涂之聪明的用处,乃亦常受此种绝顶聪明之亏。凡事过善于计算个人利害而自保,却难得一糊涂人肯勇敢任事,而国事乃不可为。

⑥在*多一见识长进人时,便是世上少一做事人时;多一聪明同胞时,便是国事步入黑甜乡时,举国皆鼾鼾睡到晓,憨憨直到老。举国皆认三十六走为上计之圣贤,而独无一失计之糊涂汉子。举国皆不吃眼前亏之好汉,而独无一肯吃亏之弱者,是国家之幸乎?是国家之幸乎?

⑦然则*人虽绝顶聪明,归根结蒂,仍是聪明反为聪明误。呜呼,吾焉得一位糊涂大汉而崇拜之。(有删改)

10.请简要概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11.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人之聪明”能大行其道主要是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2.结合全文,简要阐述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聪明观。

【回答】

10.首先指出“*人之聪明”的实质是在精微处世哲学观下以聪明装糊涂;然后分析“*人之聪明”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对*文明和社会的影响;最后表明对“*人之聪明”在国内泛滥的忧思,并提出恳切的希望。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

(1)国人有守愚藏拙,明哲保身的心理;

(2)国人有看破一切,以“不为”作为人生哲学,求得一心之安的习*。

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2.

(1)知“为”与“不为”之别,勇于进取;

(2)面对国家民族利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过分计较个人利害,勇敢任事;

(3)要有清醒的头脑,在为人处事上肯于吃亏,勇于吃亏。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0.注意分析总分的结构,分的部分之间的关系。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主要的行文方式是总分总的结构,或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在总分总的结构中“分”的部分又有并列式和层进式之分,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此题为总分总的方式,注意答出各部分的内容。

11.注意从“国人心理”“人生哲学”“生活习*”分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此题注意从“国人心理”“人生哲学”“生活习*”分析。

12.这是一道根据文艺进行拓展的题目,注意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看法。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概括作者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有两类,一类是先概括然后分析,一类给出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分析主要是从文章的角度分析,另一类是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文章的角度分析主要要找到文章的相关的材料依据,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分析现实意义或启示等。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