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雪夜造访,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遗之。弱冠举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高祖入石头城,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距义师,乃使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高祖深赏叹之,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出为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以清严为百城所惮。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俄迁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奏豪权,一无所避。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①*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乃除折冲将*、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琅邪王骞为山*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每至侍宴,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徐勉曰:“*革果能称职。”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②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革*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注】①臧盾:人名。②仗身:帝王或*的随身卫士。

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  属文:写文章

B.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雅:平素,向来

C.琅邪王骞为山*令,赃货狼藉          狼藉:纵横散乱

D.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徒:只,仅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之仇者

B.乃脱所著襦遗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言论必以《诗》、《书》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B.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C.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D.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8.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阕”是终了的意思。母亲去世后,*革服丧完毕,与弟弟*观一同去太学读书。

B.“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与现在的大学相比,虽然形式上有许多不同,其实质和培养目标是一样的。

C.我国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常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D.“除”的本义是台阶,通过台阶能够步步登高,古代也用“除”来表示任命官职,如除拜、除授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幼年就很聪敏,很早就有才能和情思,受到父亲的赏识,并且勤勉好学,王融、谢朓对他非常敬重。

B.*革才思敏捷,文采出众,深受梁高祖萧衍的赏识和器重,被梁高祖安排与徐勉“同掌书记”,共同处理公务。

C.*革为官清严,众多官员对他颇为忌惮,他担任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时,秉公执法,*劾豪门权贵,毫不避讳。

D.*革*格刚直,朝宴时常有批评的话,因而被权贵憎恨,加以诬陷,他只好称病返乡。他因为官清廉受到世人敬重。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2)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回答】

5.C

6.C

7.A

8.B

9.D

10.(1)(*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弟*观是同父所生,(他们)年少孤独贫穷,身旁虽无老师朋友指点,但兄弟互相训教勉励,读书学习毫不倦怠。(2)*革于是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盗贼最终被平息,百姓、官吏这才安心了。

【解析】

5.

试题分析:狼藉:行为不检,名声不好。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此题“狼藉”解释为“纵横散乱”就是典型的以今释古,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6.

试题分析:C因:副词,于是,就。A而:连词,却;连词,表并列。B之:代词,他;助词,主谓取独。D以:动词,引用;介词,把。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此题A项“而”表并列,译为“且”,把“且”带到前面的句子中,显然不通顺,前面的“而”是“却”的意思,可见用法不同。

7.

试题分析:在对该句进行断句时,应注意“召” 的主语应为“上”;“年少”的主语是“武陵王”;“*弱”和“不能匡正”的主语是“臧盾”;“非”与“不”呼应,构成固定短语,表示强调之意。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在对该句进行断句时,应注意“召” 的主语应为“上”;“年少”的主语是“武陵王”;“*弱”和“不能匡正”的主语是“臧盾”;“非”与“不”呼应,构成固定短语,表示强调之意。

8.

试题分析:*古代的太学与现在的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前者主要培养国家官员,后者则是未来职业人员的学习场所。两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差异颇大。所以,“其实质和培养目标是一样的”的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古代的太学与现在的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前者主要培养国家官员,后者则是未来职业人员的学习场所。两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差异颇大。所以,“其实质和培养目标是一样的”的说法是错误的。

9.

试题分析:D“加以诬陷”属无中生有,原文中只说“为权势所疾”,并无诬陷的说法。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加以诬陷”属无中生有,原文中只说“为权势所疾”,并无诬陷的说法。

10.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丁父艰”“训勖”“明”“制”“静息”。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丁父艰”“训勖”“明”“制”“静息”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他的父亲*柔之,是齐朝的尚书仓部郎。*革幼年就很聪慧敏捷,早年就有才能和情思,六岁就懂得写文章。父亲*柔之对他非常赏识器重,说:“这个孩子必能兴旺我们的家族。”(*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弟*观是同父所生,(他们)年少孤苦贫穷,身旁虽无老师朋友指点,但兄弟互相训教勉励,读书学习毫不倦怠。(*革)十六岁时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而闻名。服丧完毕,*革与弟弟*观一同去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试中名列前茅。齐朝的中书郎王融、尚书吏部郎谢朓一向都很敬重*革。谢朓曾经雪夜到 *革家中拜访,看见*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却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谢朓叹息了很长时间,于是脱下自己穿的棉衣赠送给他。*革二十岁时就被推荐为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梁高祖萧衍入主石头城。当时吴兴太守袁昂占据着州郡抵抗梁*,梁高祖就让*革给袁昂写劝降书,*革在座位上当即写成,言辞文义典雅,梁高祖非常赞赏他,于是命令*革与徐勉共同掌管公文书记工作。后来*革出京做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因为清正严明被各地的地方官忌惮。当时少王做事大多迎合于签帅,*革凭借正直自处,不同签帅等人同席而坐。*革不久被提升为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他*劾参奏豪门权贵,一个都不回避。

当时武陵王在东洲,非常骄傲放纵,皇上召见*革当面命令说:“武陵王还年轻,臧盾*情软弱,不能纠正他,想让你代替他来做这件事。这件事情非你不可,请不要推辞。”于是皇上任命*革为折冲将*、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到了东洲,*革只靠官俸过日子,吃得也很简单。会稽郡面积大、人口多,诉讼案件每天几百件,*革一一判断辨析,从不留下疑案悬案。(他)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使*安定,官吏敬畏,(他管理下的)很多城市(的人)震惊。琅邪人王骞做山*令,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货很多,远远望见*革的气势就自请解职。武陵王惧怕*革,于是对他非常敬重。*革每到侍宴时,与武陵王言谈一定要引用《诗》、《书》的句子,武陵王因此爱好学习喜欢写文章。典签沈炽文把武陵王写的诗呈给梁高祖,梁高祖对仆*徐勉说:“*革果然能够胜任担任的职务.”不久*革又监管吴郡。当时吴郡境内荒年歉收,盗贼公然行动。*革到了吴郡,只有公派侍卫二十人,百姓 都怕他不能清除盗寇。*革于是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盗贼最终被平息,百姓、官吏这才安心了。

*革*格刚强正直,每次到朝宴的时候,总有褒贬之言,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是*革称病返回家乡。大同元年(*革)去世。*革历任八府长史,四王行事,身旁却没有侍妾,家徒四壁,世人因此敬重他。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