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有人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有了深刻的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物学*为第一志愿,她认为*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大学医学院*学系,所选*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学。她觉得生**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制及化学等中*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物半边莲进行了生*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银柴胡的生*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志》。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知识.在2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生*和*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研究还必须重视中*内含物质与*效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单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中有12%-14%。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的常用煎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原汁!

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青蒿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从12%到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我们*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造福人类的体现。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的特点,他又发明出双*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十者10倍的“升级版”。

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的慢*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他都积极主动的完成。*中医科学院中*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实了*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肝炎。

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物奎宁因原虫的抗**早已失效。

“*神*”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

2015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授予**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205年12月11日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节选《自好搜百科》有删改。)

相关链接:

*科学院院长*在贺信中说:“您的获奖是*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来源《*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是第一个*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理学和化学,它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1+1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

(来源《好搜百科》)

“这是中医中*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科学家群体。”屠呦呦强调,中医中*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人的成果被*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来源《*日报》)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屠呦呦自幼取名“呦呦”,寄托着父亲对他从事中医*研究的殷切期望。她通过不懈努力。用一颗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B.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学*,对其中的本草学*的兴趣极浓。因为他认为这些*最接近中医*领域。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知识,提高了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青蒿素。

D.屠呦呦发现青蒿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他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E.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12.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1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1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的认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回答】

11.选E,3三分,选C, 2分,选B, 1分,选AD不得分。

12.①自幼目睹中*治病奇效,对中*产生浓厚兴趣。②选择生*学*,*成绩优良。③潜心研究生*学,两项成果载入《中*志》。④经过大量临床试验,发明研究新型抗疟*青蒿素,双*青蒿素。⑤治疟效果显著,贡献巨大,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⑥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

13.①忠实记录过程。②选材典型。③细节描写。④引用传主的原话。⑤引用他人评价。

14.①工作努力刻苦。②继承中创新。③默默奉献。④低调谦虚。⑤敢于负责。⑥巾帼不让须眉。

【解析】

11.

试题分析: A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一节“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有人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可以推断选项中“寄托着父亲对他从事中医*研究的殷切期望”表述错误;D项,原文:“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我们*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造福人类的体现。我们倍感自豪。”更多的是为祖国争光的自豪。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时间、时间力求准。

1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此句分条作答,该题的答题区域在全文,注意对文段进行切分,提取关键词语“她自幼耳闻目睹中*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有了深刻的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学研究。”“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的特点,他又发明出双*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十者10倍的“升级版”。”“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授予**学家屠呦呦”加以总结,形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全文。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例如从文章概括出取关键词语“她自幼耳闻目睹中*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有了深刻的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学研究。”“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的特点,他又发明出双*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十者10倍的“升级版”。”“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授予**学家屠呦呦”有时候与*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目标也就是对摄影产生影响的方方面面。

1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本题考查传记的写作技巧,重在手法分析,组织*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本篇你传记,选用典型材料,真实记录的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同时注意引用传主的原话、他人评价加以佐*。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是遵循真实*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文体.其文体特点是真实*和文学*.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又具有文学*.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从创作方法看,有的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称为“历史*传记”;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的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

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的认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答题关键词“内在原因”。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探究的题目有两类,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就是对人物的某些品质进行分析,在文中找到依据,向外延伸主要是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看法,课标卷基本是向内挖掘的方式,此题应该结合原文,向内挖掘。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比如本文中的“工作努力刻苦、继承中创新、默默奉献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