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馮友蘭   人們開始讀*哲學著作時,第一個印象...

問題詳情:

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馮友蘭   人們開始讀*哲學著作時,第一個印象...

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馮友蘭

    人們開始讀*哲學著作時,第一個印象也許是,這些言論和文章都很簡短,沒有聯繫。開啟《論語》,你會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數語,而且上下章幾乎沒有任何聯繫。開啟《老子》,你會看到全書只約有五千宇,不長於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可是從中卻能見到老子哲學的全體。習慣於精密推理和詳細論*的學生,要了解這些*哲學到底在說什麼,簡直感到茫然。他會傾向於認爲,這些思想本身就是沒有內部聯繫吧。如果當真如此,那還有什麼*哲學。因爲沒有聯繫的思想是不值得名爲哲學的。

    可以這麼說:*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沒有表面上的聯繫,是由於這些言論、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學著作。照*的傳統,研究哲學不是一種職業。每個人都要學哲學,正像西方人都要進教堂。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爲人能夠成爲人,而不是成爲某種人。其他的學習(不是學哲學)是使人能夠成爲某種人,即有一定職業的人。所以過去沒有職業哲學家;非職業哲學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學著作。在*,沒有正式的哲學著作的哲學家,比有正式的哲學著作的哲學家多得多。若想研究這些人的哲學,只有看他們的語錄或寫給學生、朋友的信。這些信寫於他一生的各個時期,語錄也不只是一人所記。所以它們不相聯繫,甚至互相矛盾,這是可以預料的。

    以上所說可以解釋爲什麼有些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沒有聯繫:還不能解釋它們爲什麼簡短。有些哲學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還是有系統的推理和論*。但是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它們還是不夠明晰。這是由於*哲學家慣於用名言雋語、比喻例*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老子》全書都是名言雋語,《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這是很明顯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還是有過多的名言雋語、比喻例*。名言雋語一定很簡短;比喻例*一定無聯繫。

    因而名言雋語、比喻例*就不夠明晰。它們明晰不足而暗示有餘,前者從後者得到補償。當然,明晰與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種表達,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種表達,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詩意。正因爲*哲學家的言論、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們所暗示的幾乎是無窮的。

    富於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覽無遺,是一切*藝術的理想,詩歌、繪畫以及其他無不如此。拿詩來說,詩人想要傳達的往往不是詩中直接說了的,而是詩中沒有說的。照*的傳統,好詩“言有盡而意無窮”。所以聰明的讀者能讀出詩的言外之意,能讀出書的“行間”之意。*藝術這樣的理想,也反映在*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裏。

    *藝術的理想,不是沒有它的哲學背景的。《莊子》說:“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認爲,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內涵。言一旦達到了目的,就該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來自尋煩惱呢?詩的文字和音韻是如此,畫的線條和顏*也是如此。

    《論語》《老子》中簡短的言論,都不單純是一些結論,而推出這些結論的前提都給丟掉了。它們都是富於暗示的名言雋語。暗示才耐人尋味。你可以把你從《老子》中發現的思想全部收集起來,寫成一部新書。不管寫得多麼好,它也不過是一部新書。它可以與《老子》原書對照着讀,也可以對人們理解原書大有幫助,但是它永遠不能取代原書。

(1)下列關於原文前三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每章只有寥寥數語,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幾乎沒有任何聯繫,因爲他不只是一人所記,所以彼此不相聯繫也是可以預料的。

B.照*的傳統,研究哲學不是一種職業,表達哲學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學著作,而是可以散見於日常的交談和書信之中。

C.西方哲學著作採用系統的推理和論*表達思想,而*哲學家習慣於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表達思想,所以思想的表達不夠明晰。

D.《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這些比喻例*之間可以沒有相互聯繫,不像西方哲學著作中的推理論*那樣有密切聯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詩意往往不直接表達,而是透過暗示讓人領會。*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雋語和比喻論*,正是一種詩意的表達方式。

B.明晰的表達固然值得肯定,但富於暗示的表達則更耐人尋味,只有聰明的讀者才能發掘出詩的言外之意和書的行間之意。

C.照*的傳統,好詩“言有盡而意無窮”,因爲其意可由讀者讀出。同理,*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正因爲語言簡短,才能讀出更多新意。

D.*藝術的思想,當然不是隻爲*藝術所獨有,*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就體現了這種理想,《老子》堪稱範例。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藝術的理想,但從根本上說還是由*哲學自身的認知特點決定的。

B.*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體現了*哲學對言意關係的獨特認識,那就是爲語言難以直接、完全地呈現思想。

C.*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決定了它所表達的思想是難以還原的,因爲讀者所發現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體會。

D.*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強調暗示,體現出對語言作用的排斥,因爲思想無法靠語言的固定外延和內涵來表達。

【回答】

(1)A

(2)B

(3)D

【考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此類題的方法步驟是:先弄清全文的內容;再讀懂各自然段的內容,在正確理解句與句、層與層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區別主次;最後用明確、完整、簡要的語句表述.

【解答】(1)A項“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幾乎沒有任何聯繫”有誤,原文第一段是“上下章幾乎沒有任何聯繫”,側重的是說篇幅上,思想上還是有聯繫系統的.

(2)B      根據原文倒數第三段可知,作者引用“好詩‘言有盡而意無窮’”意在說明正是*哲學家把自己豐富的思想寄予在精煉簡短語言中,讀者纔可能讀出新意來.

(3)*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強調暗示但並不意味着對語言作用的排斥,原文也無此表述,由原文最後一段“它可以與《老子》原書對照着讀,也可以對人們理解原書大有幫助,但是它永遠不能取代原書”也可看出D項表述的不妥.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