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徽派樸學—劉師培劉師培(1884-1920),字申叔,號左庵。*蘇儀徵人,居揚州。1903年會試受挫,在上海結...

問題詳情:

徽派樸學—劉師培劉師培(1884-1920),字申叔,號左庵。*蘇儀徵人,居揚州。1903年會試受挫,在上海結...

徽派樸學—劉師培

劉師培(1884-1920),字申叔,號左庵。*蘇儀徵人,居揚州。1903年會試受挫,在上海結識章太炎等,受其影響,贊成“光復”,改名光漢。晚清學者,經學家。劉師培幼承家學,12歲已讀畢《四書》《五經》,18歲爲縣學生員,19歲中本省鄉試舉人。青年即沉思著述。光緒二*年(1902)中舉人。20歲至上海與章炳麟(太炎)交遊,即傾向*,著《*民約精義》和《攘書》,排抵*。《蘇報》案起,*同志創辦《*鍾日報》,任主筆,繼續倡導*。*實等創辦《國粹學報》,劉師培爲主要撰稿人。《*鍾日報》被封后,他至蕪湖,爲皖*中學教員,創白話報。後劉師培東渡日本,與章炳麟友誼相得,爲《民報》撰稿人。又與張繼創立社會主義講習會,於民族主義*之外,復提倡民生主義,要求解除民生疾苦。又創《衡報》,提倡社會主義與無*主義。後來在日本與章炳麟因思想分歧而*,且又有友人邀他返國。劉師培返國後,即投兩*總督端方幕府。1907年前後,劉師培在轉到南京的兩*師範學校任教,與李瑞清等成爲當時該校50多位教席中的名教授。1911年冬,劉師培離開兩*師範,隨從端方入川督辦川漢、粵漢鐵路。後又至山西,再由山西入*,加入“籌安會”,爲袁世凱*謀稱帝效力。在袁世凱死後,1917年蔡元培爲*大學校長,劉師培被聘爲北大*文學門(*大學中文系的前身)教授,直至1919年主編《國故》月刊,反對新文化運動。1920年因肺病逝於*大學,終年僅35歲。

劉師培從開蒙起便飽讀經書,八歲就掌握了《周易》的變卦方法。劉師培的經學研究,淵源於其家學傳統。其曾祖劉文淇、祖父劉毓崧、伯父劉壽曾,世居*蘇儀徵,都是乾嘉漢學傳統的知名學者,以三世相續共注一部《春秋左氏傳》而著稱。劉師培處於乾嘉學派日益衰竭之際,但因家庭以樸學相傳,猶有其經史小學的固有基礎,又值新學東漸,所涉當時新學亦廣,在短短不到17年的時間內,著作甚豐。可以說其學出於徽派樸學,而不固守徽派樸學,創立新義,既富且精。他的學術思想史及文學史論著,均具有時代**,其形式和內容均與舊學有所不同。

劉師培作爲近代經學名家,他的經學研究具有新的特點。1903年至1907年間,當劉師培置身於*陣營的時候,他的經學研究便是宣傳資產階級*。在《兩漢學術發微論》《羣經大義相通論》《讀左札記》等著述中,發掘經籍中有關“民本”的思想材料,以*封建君主的不合理,論**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必要*。劉師培因排滿而究心經學,並將經學引向與現實*相結合,這也成爲近代經學的主要特徵。劉師培繼承儀徵劉氏世代研究《左傳》的家學,對南北朝的經學形成,漢代經學與宋代經學的異同,清代經學得失以及經學的發展都作了有益的探討。先後撰述了《左傳一地二名考》《官制異同考》。

劉師培之教授文學,一如其講經學,始於文字訓詁,而及於歷史流變。其《*文學教科書》,即後來所謂“文字學”;其《*中古文學史講義》,材料豐富,評論簡要明確。劉師培的文學思想,不完全是保守的。他受時代思潮的影響,認爲文學亦是進化的,而不是退化的。文學由深而淺,由文而質,不是退化,而是進化,以其便於開通民智,增長*文化知識。劉師培認爲,古代文詞不可驟廢。他主張“近日文詞,宜區二派:一修俗語,以啓瀹齊民;一用古文,以儲存國學;庶前賢矩範,賴以僅存”(《論文雜記》)。他的文論著述,可供文學史及文學理論批評研究之用。

劉師培一生短暫,但著作頗豐,其中關於論羣經及小學者二十二種,論學術及文辭者十三種,羣書校釋二十四種,這些著作收錄在錢玄同編輯的《劉申叔先生遺書》中。另有《論文雜記》單行本。少量詩、文、詞作品,爲其著作所掩。

相關連結

①劉師培作爲經學大師,在繼承《左傳》家學的同時,善於把近代西方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傳統文化研究中來,開拓了傳統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他運用進化論思想研究古代社會生活的《論小學與社會學之關係》《讀書隨筆》《國學發微》《小學發微補》等,具有開創意義;關於《左傳》的研究成果,有《春秋左氏傳古例詮徵》《春秋左氏傳例略》《春秋左氏傳答問》《春秋左氏傳時月日古例考》《讀左札記》等。他研究《周禮》所著的《周禮古注集疏》《禮經舊說考略》《逸禮考》以及《古書疑義舉例補》《論文札記》等,都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②魯迅先生在1928年時說:“我看過的已刊的書(指*文學史一類),無一冊好。只有劉申叔(劉師培)的《中古文學史》倒要算好的,可惜錯字太多。”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及酒之關係》的著名演講中,魯迅推薦說:“研究那時的文學,現在較爲容易了,因爲已經有人做過工作……輯錄這時代文學講座有劉師培的《*中古文學史》……對於我們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聲明:“我今天所講,倘若劉先生的書裏已詳的,我就略一點;反之,劉先生所略的,我就詳一點。”

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

A.劉師培年輕的時候受章太炎影響,20歲時就投人*,並發表文學作品抵抗*。此後多年繼續爲*貢獻自己的力量。

B.劉師培在日本因思想分歧與章太炎*,回國後轉投封建勢力陣營,曾在兩*師範學校任職,後爲袁世凱復闢效力。

C.在乾嘉學派日益衰竭之際,乾嘉漢學傳統的知名學者劉文淇、劉毓崧、劉壽曾,相續共注一部《春秋左氏傳》。

D.劉師培不滿清人的統治究心經學。他一生*封建君主的不合理,論**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必要*。

E.劉師培教授文學和經學一樣都從文字訓詁開始,並於歷史流變中發展創新。魯迅先生對劉師培的《中古文學史》有較高的評價。

12.爲什麼說劉師培“其學出於徽派樸學,而不固守徽派樸學”?請簡要分析。

13.劉師培對近代經學研究具有哪些新的特點?請簡要分析。

14.劉師培爲何“一生短暫,但著作頗豐”“有較高的學術地位”?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回答】

11.答B給3分,答E給2分,答A給1分;答C.D不給分。

12.“其學出於徽派樸學”是因爲劉師培的家庭以樸學相傳,他的曾祖劉文淇、祖父劉毓崧、伯父劉壽曾,三代相續共注一部《春秋左氏傳》。(3分)“不固守徽派樸學”是因爲劉師培的學說結合新學東漸的社會背景,創立新意,既富且精。具有時代特*,其形式和內容與舊學均有不同。(3分)

13.置身於*陣營時,劉師培的經學是在宣傳資產階級*,在他的著作中,他發掘經籍中的“民本”思想,論**清朝統治。(2分)劉師培因排滿而究心經學,並將經學引向與現實*相結合。(2分)劉師培繼承儀徵劉氏世代研究《左傳》的家學,對南北朝的經學形成,漢代經學與宋代經學的異同,清代經學得失以及經學的發展都作了有益的探討,並有相關著作傳世。(2分)

14.家庭薰陶從小就爲劉師培的經學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分)劉師培可以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將社會上的新的學說結合到自己的經學研究中,使經學研究具有新的特*。(2分)劉師培教授文學,他的文學思想也是與時俱進的,他認爲文學是要進化的,要求文章要各有用途。他的文學論著,可供人們研究之用。(2分)劉師培善於把近代西方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傳統文化研究中來,開拓了傳統文化研究的新境界。(2分)

【解析】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資訊的能力。思考時,可將選項分別代入原文進行比較判斷,A."20歲時就投人*”表述有誤,原文表述爲“20歲至上海……即傾向*”。見第1段。C.應是劉師培生活在乾嘉學派日益衰竭之際,而非劉文淇、劉毓崧、劉壽曾。見第2段。D.“他一生*……”表述有誤,應是劉師培置身*陣營時,在他的作品裏論*着*清朝統治等的必要*。見第3段。故選BE。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解讀本題,要首先從文字中找到“其學出於徽派樸學,而不固守徽派樸學”所在的相關語段,然後根據答題區域的內容,提煉出關鍵語句組織*。讀後可知,答題區間在第二段,其原因可聯繫“劉師培的經學研究,淵源於其家學傳統。其曾祖劉文淇、祖父劉毓崧、伯父劉壽曾,世居*蘇儀徵,都是乾嘉漢學傳統的知名學者,以三世相續共注一部《春秋左氏傳》而著稱。劉師培處於乾嘉學派日益衰竭之際,但因家庭以樸學相傳,猶有其經史小學的固有基礎,又值新學東漸,所涉當時新學亦廣,在短短不到17年的時間內,著作甚豐。”提煉*的概括作答即可。

考點:評價文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資訊並整合概括的能力。劉師培對近代經學研究新的特點的答題區域在文章第三段,讀後可知,值得篩選的語句“當劉師培置身於*陣營的時候,他的經學研究便是宣傳資產階級*”;“發掘經籍中有關“民本”的思想材料,以*封建君主的不合理,論**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必要*。劉師培因排滿而究心經學,並將經學引向與現實*相結合,這也成爲近代經學的主要特徵。”等等。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即可。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字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探究能力。思考時,應着眼於全文,從劉師培一生中所經受的教育、經學研究成就、文學論著、思想學術地位等方面,結合着文字具體內容來分析其對社會產生的深遠價值與意義。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點:評價文字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字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爲探究F。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