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 /首頁/名人語錄 > /列表

費孝通經典語錄

費孝通經典語錄
費孝通( 1910.11.2-2005.4.24),*蘇吳*(今蘇州市吳*區)人,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28年考入東吳大學醫預科,1938年獲得倫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學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選爲倫敦大學經濟*學院院士,1988年獲聯合國大英百科全書獎 。 
費孝通從事社會學、人類學研究,寫下了數百萬字的著作。費孝通在其導師馬林諾夫斯基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村經濟》,該書被譽爲“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成爲*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費孝通先後對*黃河三角洲、長*三角洲、珠*三角洲等進行實地調查,提出既符合當地實際,又具有全局意義的重要發展思路與具體策略。同時,開始進行一生學術工作的總結,提出並闡述了“文化自覺”的重大命題,並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學術自述與反思》、《從實求知錄》等著作,被譽爲*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

經典語錄

法治的意思並不是說法律本身能統治,能維持社會秩序,而是說社會上人和人的關係是根據法律來維持的。法律還得靠權力來支援,還得靠人來執行,法治其實是“人依法而治”,並非沒有人的因素。

*人的道德和法律不是一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公平,客觀的尺子。它可以根據所施對象與自己的關係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縮,可謂雙重標準。

從這方面看去,一個動物和時間的接觸,可以說是一條直線的,而人和時間的接觸,靠了概念,也就是詞,卻比一條直線來得複雜。他有能力閉了眼睛置身於“昔日”的情境中,人的“當前”中包含着從“過去”拔萃出來的投影,時間的選擇累積。

戀愛是一項探險,是對未知的摸索。這和友誼不同,友誼是可以停止在某種程度上的瞭解,戀愛確實不停止的,是追求。

穩定社會關係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瞭解,所謂瞭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義體系,同樣的刺激會引起同樣的反映。

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籤個字。這樣才發生法律。在鄉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生的。“這不是見外了麼?”鄉土社會裏從熟悉得到信任。鄉土社會的信用並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生於對一種行爲的規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

熟悉是從時間裏、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次的小摩擦裏陶煉出來的結果。這過程是《論語》第一句裏的“習”字。“學”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說乎”是描寫熟悉之後的親密感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

文化是依賴象徵體系和個人記憶而維護着的社會共同經驗。這樣說來,每個人的“當前”,不但包括他個人“過去”的投影,而且還是整個民族的“過去”的投影。歷史對於個人並不是點綴的飾物,而是實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礎。人不能離開社會生活,就不能不學習文化。文化得靠記憶,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記憶力上不能不力求發展。我們不但要在個人的今昔之間築通橋樑,而且在社會的世代之間也得築通橋樑,不然就沒有了文化,也沒有了我們現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係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繫的增加,社會範圍是一根根私人聯繫所構成的網絡,因之,我們傳統社會裏所有的社會道德也只在私人聯繫中發生意義。

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繫。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所謂社會契約必須假定個人的意志。個人對於這種契約雖則沒有自由解脫的權利,但是這種契約*的在形成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個人的自由意志,**的形式就是綜合個人意志和社會強制的結果。

地緣是從商業裏發展出來的社會關係。血緣是身份社會的基礎,而地緣卻是契約社會的基礎。契約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約定。在訂定契約時,各人有選擇的自由,在契約行進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個同意的權力去支援。契約的完成是權利義務的清算,須要精密的計算,確當的單位,可靠的媒介。

TAG標籤:費孝通 經典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