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偷*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

:指处州府,治所在浙*丽水县。②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B.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C.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D.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1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隶是指古代十等人中两个低微等级的名称,后来也用来指*贱役者或直称奴隶。

B.楹是指堂屋前部的柱子,也可以用作量词来计算房屋的单位,一列为一楹或一间为一楹。

C.疏粝指稀饭,稀疏而不稠的饭食。

D.膏粱之子指官僚、地主、有钱人家的子弟,用“膏粱”是指他们浮华奢侈、浅薄无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

B.“情缘景生”、“景与情会”,前一部分的事与景与后一部分的情与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C.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

D.本文重点阐发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赞扬了苦斋主人苦中求乐、恬然自安的宽敞襟怀。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欲效野夫贱隶,偷*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回答】

11.C

12.C

13.A

14.(1)即使想效仿山野农夫和卑微的仆役,在丛生的野草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难道不是昔日的快乐酿成了今日的痛苦吗?(采分点:效、偷、庸。)

(2)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家。

【解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词语断句。例如本题,可根据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断句,例如,名词或人名作主语的“茹”;文言标志*词语“或”等。C项,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所以选C。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C项,疏粝(lì):指粗劣的饭食。所以选C。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示】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选项C就是考查古代有关生活方面的文学常识。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不是章溢先生命名为“苦斋”而是刘基命名的。所以选A。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和迷惑*,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A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本题重点词语:效、偷、庸、雩、咏。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应将状语后置句“*命于榛莽”按照正常的语序翻译出来。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