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新华网*6月2日电(记者张严平、田刚)眼前这位苗族汉子...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新华网*6月2日电(记者张严平、田刚)眼前这位苗族汉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新华网*6月2日电(记者张严平、田刚)眼前这位苗族汉子矮小、苍老,40岁的人看过去有50开外,与人说话时,憨厚的眼神会变得游离而紧张,一副无助的样子,只是当他与那匹驮着邮包的枣红马交流时,才透出一种会心的安宁。


整整一天,我们一直跟着他在大山中被骡马踩出的一趟脚窝窝里艰难地走着,险峻处,错过一个马蹄之外,便是万丈悬崖。


这就是那个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20年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20年中行程26万公里――相当于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为了一个简单而又崇高的使命,在大山深谷之中穷尽青春年华的人吗?我流泪了。


在这个高原的夜晚,我永远地记住了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苗族名字:咪桑。


马班邮路在正式文字中被定义为“用马驮着邮件按班投送的邮路”。在21世纪的*邮政史上,这种原始古老的通邮方式堪称“绝唱”,而在木里人的眼里,这却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紧接青藏高原。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只有9个半人。全县29个乡镇有28个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以马驮人送为手段的邮路是当地乡*和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


王顺友至今记得,他8岁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做乡邮员的父亲牵着马尾巴撞开家门,倒在地上。“雪烧伤了我的眼睛。”母亲找来草*煮沸后给父亲熏眼。第二天清早,父亲说,看到光亮了。他把邮件包往马背上捆。母亲抱着他的腿哭。父亲骂她:“你懂什么!县里的文件不按时送到乡上,全乡的工作就要受影响。”


11年后,父亲老了,他把邮包和马缰绳交到了19岁的儿子手上,那一刻,王顺友觉得自己长大了。他开始沿着父亲走过的邮路启程,邮路往返584公里。


年轻的乡邮员第一次感受到了马班邮路的遥远和艰*。他每走一个班要14天,一个月要走两班,一年365天,他有330天走在邮路上。他先要翻越海拔5000米、一年中有6个月*雪覆盖的察尔瓦山,接着又要走进海拔1000米、气温高达40摄氏度的雅砻*河谷,中途还要穿越大大小小的原始森林和山峰沟梁。


……


王顺友牵着马一步一步专注地走着,从后面望过去,他的背驼得很厉害。


在一般的工作岗位上,40岁正是一个黄金年龄,但对马班邮路上的乡邮员来说,40岁已经老了。和其他的乡邮员一样,王顺友患有风湿,头痛,胃痛等各种病症,另外,他还患有癫痫病,现在每天要靠吃*控制病情。


这位在木里的马班邮路上走得年头最长的人,还能走多远呢?


他说:“走到走不动为止。”


我问:“如果让你重新做一次选择,还会走马班邮路吗?”


“那不会变。”


“为什么?”


“马班邮路把我这一辈子的心打开了,为党和*做事,为乡亲们做事,让我活得舒坦,敞亮!也让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大山里是个少不得的人呢!”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牵着马送信的人能有多重要?”


“我们木里山太大,太穷,没有邮路,乡亲们就会觉得心头孤独了。现在我们有十几条马班邮路,十几个乡邮员,每个人跑一条路,不起眼,可所有这些路加起来,就把乡亲们和山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了,就把党与*和木里连在一起了!”


我的心被一种热辣辣的东西涨得满满的。


5月的凉山,漫山遍野盛开着一片一片火红的花儿,如*虹洒落在高原,恣意烂漫。同行的一位藏族朋友告诉我,这种花儿叫索玛,它只生长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矮小,根深,生命力极强,即使到了冬天,花儿没了,它紫红的枝干在太阳的照耀下,依然会像炭火一样通红。


噢,索玛花儿……


(来源:新华社。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文章开头,作者连用了三个排比句,表示对事实情况难以置信。这种巧妙的开头使新闻有了悬念,能有效抓住读者的眼球。


B、为了按时递送邮包,王顺友每个月有28天都在路上,艰*遥远的马班邮路使他过早地衰老了,也使他患上了多种疾病。


C、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木里藏族自治县至今无法融入现代社会,只能靠原始古老的通邮方式与外界保持联系。


D、本文列举了很多数字材料,其目的是用准确的数据来反映王顺友的送邮人生,增强可信度,增强文章感染力。


E、这篇报道运用语言很典范,客观记叙,遵循朴实简洁的原则,不加修饰,因此才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13.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关系,是一篇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请从文中找出新闻背景,做简要概括,并就其中一条简要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4.这则新闻以“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标题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6分)


答:                                                                                       

【回答】

12. A E(A项开头排比句是表达一种敬佩之情,而非设置悬念;E项全文语言并非不加修饰,而是抒情、描写相结合;文章能打动人也不仅是因为客观记叙)


13.(4分)[参考示例一] 新闻背景:(1)木里恶劣偏远的地理环境,极端落后的交通设施。(1分)   具体作用:(1)彰显马班邮路的重要意义(1分);表现王顺友坚毅忠诚的美好品格。(1分)


[参考示例二] 新闻背景:父亲眼睛受伤第二天坚持出发送邮的往事。(1分) 具体作用:父亲的敬业与儿子的奉献相互映衬,揭示主题(1分);说明王顺友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放弃的原因之一,表现了人物的心灵世界。(1分)


14.(6分)(1)标题的巧妙设置能引发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下文抒发对王顺友的崇敬赞美之情; (2)索玛花儿象征王顺友的精神。标题含蓄地点明全文主旨,索玛花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命力极强;王顺友奋斗在艰难的生活中,扎根在乡亲的心中。他的精神像索玛花一样红。


(3)索玛花儿是木里的象征。王顺友们的无私奉献使乡亲们和山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了,使木里的生活更美好了。乡邮员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奉献使当地乡*和百姓能与外界保持联系,正是他们的*勤浇灌,才为木里增添了光*。    (任答出其中两点,并结合原文分析即可给全分)

知识点:单元测试

题型: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