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的梧桐苏雪林——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的梧桐苏雪林——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的梧桐

苏雪林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些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作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两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搁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上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固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地说。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开头说,人们走过*梧桐下,总惋惜地认为“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请叙述这样说的理由。

2.“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和人们的认识不同,作者的依据何在?

3.(1)从文题看,梧桐是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但作者写到秋风中的其他植物,有什么作用?

(2)通观全文,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这些材料的?

(1)作用:                                                     

(2)线索:                                                      

4.这篇散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请选取文章所具有的某一方面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回答】

1.①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②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

2.①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②虽然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

3.(1)作用:①渲染花木生长的肃杀严酷的环境,衬托*的梧桐的傲然挺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②使*的梧桐体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在周围环境中有了普遍意义,从而拓展和升华了文章中心。

(2)线索:本文是以*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4.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任何一方面分析都可以。①托物言志。赋予了梧桐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生命力,揭示了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②欲扬先抑。作者一开始先极力描写梧桐濒临枯死的状态,以及恶劣的环境,“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在这种状态下,梧桐居然透出许多绿叶,突出了梧桐顽强生命力这一主题。③侧面衬托。作者为了把主题表现得更深广,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除了正面歌颂梧桐外,还从侧面烘托梧桐的顽强生命力。“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但它们最终都禁不住西风而“瑟瑟地悲叹”,跟乐观坚强的梧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一次歌颂了梧桐的顽强。④运用类比。挣扎在荒草里的大理菊、早枯萎了蔓的牵牛花,还有连理花、凤仙花都在冷冷凉露中顽强地活着,开出花朵来,显示出生的力量,作者歌颂它们,其实也在歌颂梧桐,使得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意义。⑤首尾呼应。开头借路人发出的惋惜声落笔,“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结尾再次写人们的惋惜,“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回应开头。但作者并未就此结束,一句“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即使这株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