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材料一:“春秋决狱”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

问题详情:

材料一:“春秋决狱”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

材料一:“春秋决狱”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董仲舒在判处232件案件后,总结成了一部《春秋决事比》(决事比是汉代的法律术语,指具有权威*的、在裁判中可以援引的判例),并提出“《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此后,“春秋决狱”盛极一时,此风一直沿袭到魏晋。

——摘编自蒋来用著《法学的故事——推开法律之门》

材料二:在西方社会,“法”这个东西是个很庄严神圣的东西,甚至经常会与上帝制定的某些神圣的法则密切相关。这种法则对人的约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西方法律制度下,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传统上都是注重审判轻视调解,这和他们“追求精确、不怕对抗”的思维习惯是一致的。凡是有纠纷就一定要弄出个准确的“对”和“错”来!

——摘编自《文明的差异之道德与法律》

材料三:西方文明作为微观文明,首先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建立了一套*于自然界,完全约束人类的规则,这就是法律。另一方面,西方文明注重精确,因此设计了大量的精细的法律条文,并且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就形成所谓的“契约精神”,可以说,西方人是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非常精确地生活在世界上的。

而中华文明作为宏观文明,始终没有把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认为人类要遵从的规则也是自然界规则的一部分。在*人的思维中,最大的概念叫做“天”,人是属于天的一部分,要遵守“天”的运行规律(天条)。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导致*的法律体系强调人类要遵守自然界的整体规律。因此,……宏观思维模式导致了模糊,不注重精确,而注意“实用”。

——摘编自《文明的差异之道德与法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决狱”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并能从不同角度分析“春秋决狱”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与*古代法律相比,西方法律有何显著差异。

(3)综合材料和所学,概括导致中西方法律传统重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回答】

(1)特点:以儒家经义附会法律作为司法审判的主要依据(或以人们的主观动机是否符合儒家所倡导的礼义标准来决定刑事责任的有无与轻重)

社会背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强调道德教化,反对在意刑杀;汉武帝重用儒生,使大批儒生进入仕途参与司法,他们没有像秦朝的官员那样经受过法律教育,故多以自己所擅长的儒经来议论、裁决案件。

影响:它强调情理道德,考虑人们主观上的善恶,根据不同的情形灵活处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的僵化*;但也具有较大的随意*,容易导致实践中司法的滥用,蔑视国家法律权威,难免造成“人治”局面。(学生能辨*的认识该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2)差异:西方的法律在社会地位上神圣不可侵犯;在内容上强调法律条文的精细、准确和“契约精神”;在运用过程中注重审判轻视调解,不怕对抗。

(3)原因: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思维习惯的影响。因为地理位置、经济和历史发展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形成不同的文明,深刻地影响着各自的法律习惯;(学生能从宏观角度概括分析,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法律的不同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春秋决狱”的突出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分析概括得出。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可以联系所学,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来回答。“春秋决狱”产生的影响可以联系所学,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的僵化*和具有较大的随意*等方面辩*分析。

(2)与*古代法律相比,西方法律的显著差异,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西方社会,‘法’这个东西是个很庄严神圣的东西”“传统上都是注重审判轻视调解,这和他们‘追求精确、不怕对抗’的思维习惯是一致的”“西方文明注重精确,因此设计了大量的精细的法律条文,并且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3)导致中西方法律传统重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宏观思维模式导致了模糊,不注重精确,而注意‘实用’”等信息,并 结合所学从地理位置、经济和历史发展的差异等方面来回答。

知识点:古今中外法律、法治、反腐

题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