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两题。偶成萧立之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①晴放纸鸢②。潍...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两题。偶成萧立之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①晴放纸鸢②。潍...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两题。

偶成

萧立之

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①晴放纸鸢②。

潍县暑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悭:缺少,没有。②纸鸢:风筝

21.这两首诗借助不同的意象,都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两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各是什么?加以分析。

【回答】

21.诗人对底层*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22.第一首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城中人与农人对雨的态度进行对比,表现诗人的情感。第二首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萧萧”竹声比喻百姓的“疾苦声”,来表达诗人对大中丞的劝谏。

【解析】

21.

试题分析:萧诗:这是宋代诗人萧立之写的怜悯农民的诗歌,郑诗:是清代郑板桥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第二句是说诗人由凄寒的竹子的响声产生了联想,由竹声呜咽想到老百姓的疾苦,充分体现了诗人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萧诗通过对*雨连绵的两种不同态度的对比,深刻揭露了贫富矛盾。后两句写城里富贵人家不知农家盼雨耕种的心情,只恨没有晴天,不能去放风筝。在艺术上使用对比手法,将农人盼雨耕作与城里富贵人家盼天晴玩乐两种态度进行对比。郑诗在艺术上托物取喻,由风吹竹摇之声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把竹之“萧萧”声比喻为百姓的“疾苦声”;用“一枝一叶”比喻百姓生活中的琐细小事,有形有神,比较形象。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