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小题。登快*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一道月分明。朱弦...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小题。登快*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一道月分明。朱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小题。

登 快 *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8.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9.试比较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滚滚来”表现的意境的异同。20.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回答】

18.用典   借代

19.同: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意境;异:杜诗沉郁顿挫、慷慨悲壮,传达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黄诗洒脱明快、奔放自然,表现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情怀。

20.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的热爱;③对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④对远离世俗(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解析】

18.

试题分析: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犹唱《*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19.

试题分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图。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水,*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颔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水,澄净*面上的月*皎洁明净);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黄庭坚为宋代*西诗派开山之祖。*西诗派以杜诗为宗,处处追摹。颔联与杜甫《登高》的颔联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犹唱《*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20.

试题分析: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亭欣赏自然景*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