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譬诸人然,民族主义...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譬诸人然,民族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 。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万能之说,移植于*,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帝国主义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合群云者, 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吾*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

                                                           ——《梁启超选集》

材料二 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以相对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他提出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这样一对概念。“吾*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觉醒与迷误——*近代民族主义研究》

材料三 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如果以1919年为分界线,那么孙中山的民族*的目标发生了一大转化,即由五族的平等、共和向一个强大、繁盛的中华民族的积极目标转化。

     孙中山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使*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但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这种民族的共和精神应当抛弃过去华夏民族狭隘的家族、宗法团体与小血缘思想,以国家和大民族精神为重。他说:“*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救国。”所以,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振兴国家,并强化对民族、国家认同*的认识,是解除亡国灭种之忧的最佳途径,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法宝。

(1)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异同点。(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从梁启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回答】

(1)相同点:都主张以民族主义组建国家;都反对“大汉族主义”观,主张民族平等,各民族统一为中华民族;都提倡以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机。(4分)

不同点:梁启超以物竞天择的进化论观点解释民族主义;孙中山主张民族间的融合与认同,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4分)

(2)原因: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3分)

影响:重新解释了三*义;改组*,推动国共合作。(2分)

(3)认识:思想要与时俱进;思想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思想的变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分)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思想与实践

题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