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市西城区九年级二次模拟测试卷】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问题详情:

【*市西城区九年级二次模拟测试卷】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市西城区九年级二次模拟测试卷】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乡人曰        乡为身死而不受            背井离乡

B. 又何间焉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挑拨离间

C. 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鄙陋无知

D. 何以战          不敢出一言以复            拭目以待

10.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保佑人平安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理解:从此句可见鲁庄公的草率,他没有做充分的战前准备,回答不得要领,谈的是给予官僚贵族的恩惠。

B. 既克,公问其故。

翻译: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理解:直到战争结束,鲁庄公还弄不清取胜的原因,这又一次说明了鲁庄公的鄙陋。

11. 结合选文和下面这则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说说曹刿和商鞅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

【链接材料】

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③,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④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⑤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⑥,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①[令既具](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②[布]公布;颁布。③[国都市南门]秦国都城市场的南门。④[卫鞅]即商鞅,卫国人,在秦国实施变法。⑤[君嗣]国君的继承人。⑥[虔(qián)]人名,姓嬴,他和下文的公孙贾都是秦孝公太子嬴驷的老师。⑦[黥(qíng)]即墨刑。用*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

【回答】

9. C   

10. B   

11. 示例:曹刿和商鞅都非常重视取信于民。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迎战的原因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说明他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商鞅在未颁布变法的条令之前,重赏徙木之人,“以明不欺”,实行新法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些都说明他意识到取信于民对于推行新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同乡,从前,家乡;

B.参与,中间,隔阂;

C.见识浅陋,见识浅陋,见识浅陋;

D.凭借,来,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和内容理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故“衣食这类用来保佑人平安的东西”翻译错误,安,有“养”的意思。故A错误,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曹刿最后肯定了鲁庄公的第三个观点,这个观点就是要取信于民,曹刿认为这是战争能否胜利的关键因素。故看出曹刿非常重视取信于民。2)结合链接材料,第一段商鞅在未颁布变法的条令之前,重赏徙木之人,“以明不欺”,第二段,实行新法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些都说明他意识到取信于民对于推行新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突出他对取信于民的重视。3)故可概括,两人都非常重视取信于民。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了。”齐*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链接材料:

商鞅的法令已经订制完成,但是还没有公布,担心老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在国都市集南门,发布募令告知百姓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的奖励。百姓感到很奇怪,没有人去搬动。他又再一次说:“能搬动木头到北门的人,给予五十金的奖励。”有一个人去搬了这个木头,他获得了五十金的奖励。商鞅用这个事情表明不欺骗百姓,最后终于颁布了法令。

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