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又何间焉(        )                ⑵小大之狱(        )

⑶神弗福也(        )                ⑷望其旗靡(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⑴     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人物语言极具个*,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晋、秦国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回答】

1.①参与   ②古今异义词,案件  ③赐福,保佑  ④倒下 2.①(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②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3.A 4.①曹刿具有卓越的*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队,曹刿就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统帅。文中多记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从”、于战斗中两置可否……这一系列活动表现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精明干练。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②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文公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间:参与; ②句意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狱:古今异义词,案件。 ③句意为:神是不会保佑您的。福:赐福,保佑; ④句意为:望见他们的*旗也已经倒下了。靡:倒下。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的词有: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可以;以,凭借;

句意为:(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②句中重点的词有:彼,代词,指齐*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克,战胜;句意为: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的能力。 A.有误,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表现了他的目光短浅,而非人格的卑鄙。     BCD.正确;故选:A。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选文内容可知面对齐国的进犯,曹刿是主动请求晋见庄公的,作者记了他与“乡人”的一番对话。乡人善意地劝说他不要去参与“肉食者”的事,曹刿却坦直地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表示出对“肉食者”的不信任并积极要求参与国家的决策。如今齐*压境,曹刿与鲁庄公围绕“何以战”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鲁庄公心无成算,对曹刿郑重的询问作不出爽快切要的回答。他先提出“衣食”的分配,“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又说到神灵的祭祀,“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前者不是普遍施予民众的实惠,无关战事全局;后者是例行的宗教*礼节,并非对民众的真诚许诺,因此二者都为曹刿所否定。唯有最后在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的一点,曹刿认为“忠之属也”还算是尽心务实的一项,认定“可以一战”,并随即提出直接参战的要求。 根据连接材料中的句子“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可知郑文公前期并没重用烛之武,由“遂许之”可知他答应了郑文公出使秦国,由此分析即可得知*。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晋和秦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国君郑文公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烛之武推辞不去。郑文公说:“我没能及早重用您,现在因情况紧急而求您,是我的过错。然而郑过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