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父益,都官員外郎。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父益,都官員外郎。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父益,都官員外郎。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辯博濟其說,果於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於是上萬言書,以為:“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壞,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囂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為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託封韁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願監苟者因循之弊,明詔大臣,為之以漸,期合於當世之變。臣之所稱,流俗之所不講,而議者以為迂闊而熟爛也。”後安石當國,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書。俄直集賢院。先是,館*之命屢下,安石屢辭;士大夫謂其無意於世,恨不識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憂去,終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參知政事。上謂曰: “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安石對曰:“經術正所以經世務,但後世所謂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為經術不可施於世務爾。”上問:“然則卿所施設以何先? ”安石曰:“變風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為然。於是設制置三司條例司,命與知樞密院事陳昇之同領之。安石令其黨呂惠卿任其事。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免役、市易、保馬、方田諸役相繼並興,號為新法,遣提舉官四十餘輩,頒行分下。 安石*強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意

不回。 至議變法,而在廷交執不可,安石傅經義,出己意,辯論輒數百言,眾不能詘。甚者謂“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罷黜中外老*幾盡,多用門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復相,歲餘罷。終神宗世不復召,凡八年。

(節選自《宋史·王安石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託/封韁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

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託/封韁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

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託/封韁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

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託/封韁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晚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

B.“憂”此指丁憂。古代官員在位期間父母去世,要辭官回鄉為父母守制,是為“丁憂”。

C.“參知政事”,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

D.“召”有徵召、召喚、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徵召來授予官職或另有呼叫。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王安石少年時酷愛讀書,思維敏捷;成年後議論高奇,做事果敢無畏,有改變社會風氣的遠大志向。

B. 王安石認為,經術學問是用來處理政務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為經學不能輔佐治世的原因,是後世很多所謂“大儒”,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罷了。

C. 王安石思想先進,為民著想,他認為改變劣習風俗,樹立法規,是當時最亟需的了,這也得到皇帝的認可。

D. 王安石很早就有變法的思想,他在當政後就推行變法。變法雖遭到了朝廷中許多官員的反對,但這並沒有動搖他變法的決心。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後安石當國,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書。

(2)安石*強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意不回。

【回答】

10. C

11. A

12. B

13. (1) 後來王安石掌管國政,他所安排的,大體上都是以這份萬言書為依據的。

(2) 王安石*格固執(剛愎自用) ,遇到事情不考慮可不可,對不對,堅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