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文言文閱讀李暠(hào),淮安王神通玄孫,清河王孝節孫也。暠少孤,事母甚謹。睿宗時,累轉衛尉少卿。丁憂去職,在...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閱讀李暠(hào),淮安王神通玄孫,清河王孝節孫也。暠少孤,事母甚謹。睿宗時,累轉衛尉少卿。丁憂去職,在...

文言文閱讀

李暠(hào),淮安王神通玄孫,清河王孝節孫也。暠少孤,事母甚謹。睿宗時,累轉衛尉少卿。丁憂去職,在喪柴毀,家人密親未嘗窺其言笑。開元初授汝州刺史為政嚴簡州境肅然與兄昇弟暈尤相篤睦昇等每月自東都省暠往來微行州人不之覺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遷黃門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諸*節度使。太原舊俗,有僧徒以習禪為業,及死不殮,但以屍送近郊以飼鳥獸。如是積年,土人號其地為“黃坑”。側有餓*千數,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遠近患之,前後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禮憲,期不再犯,發兵捕殺群*,其風遂革。久之,轉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書、東都留守。

開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繼好之義,雖屬邊鄙;受命以出,必在親賢。事欲重於當時,禮故崇於殊俗,選眾之舉,無出宗英。工部尚書李暠,體含柔嘉,識致明允,為公族之領袖,是朝廷之羽儀。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漢庭公卿非無專對,有懷於遠,夫豈能忘,宜持節充入吐蕃使,準式發遣。”以國信物一萬匹、私覿物二千匹,皆雜以五*遣之。及還,金城公主上言,請以今年九月一日樹碑於赤嶺,定蕃、漢界。樹碑之日,詔張守珪、李行褘與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觀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隨漢使分往劍南及河西、磧西,歷告邊州曰:“兩國和好,無相侵掠。”漢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稱職,轉吏部尚書。時吏部告身印與曹印文同,行用參雜,難以區分,暠奏請準司勳兵部印文例,加“官告”兩字,至今行之。

暠風儀秀整,所歷皆以威重見稱,朝廷稱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縣伯,俄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餘,贈益州大都督。                                 

——《舊唐書·李暠傳》

10.對下列句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俄入授太常少卿            不久

B.遠近患之                  生病

C.金城公主既在蕃中          已經

D.贈益州大都督              追封

11.下列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開元初授汝州刺史 /為政嚴 /簡州境肅然 /與兄昇弟暈尤相篤 /睦昇等每月自東都省 /暠往來微行州 /人不之覺 /其清慎如此

B.開元初 /授汝州刺史 /為政嚴簡 /州境肅然 /與兄昇弟暈 /尤相篤睦 /昇等每月自東都省暠 /往來微行 /州人不之覺 /其清慎如此

C.開元初授汝州刺史 /為政嚴簡 /州境肅然與兄昇弟暈 /尤相篤睦/昇等每月自東都省暠 /往來微行 /州人不之覺 /其清慎如此

D.開元初 /授汝州刺史為政 /嚴簡州境 /肅然與兄昇弟暈 /尤相篤睦昇 /等每月自東都省暠 /往來微行州 /人不之覺其清 /慎如此

12.下列對文中劃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丁憂”是根據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就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一段時間。“丁,當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憂,居喪也。”

B.“開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屬於干支紀年法,用天干(10位)地支(12位)組合來紀年,是我國古代常用的紀年方法之一。

C.“繼好之義”是指繼承唐代以來的和親政策。和親政策儘管有其侷限*,但作為安邊政策,為唐朝的穩定和繁榮起了較大的作用。

D.“告身”也稱告身狀,是委任官職的詔告公文。*古代*制度的最大特點,是發達的文官制度。“以文書治天下”是*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徵。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暠作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母親去世的時候,因居喪過哀而骨瘦如柴。

B.文章描寫了李暠的兄弟每次從東都洛陽來探訪他,來往之間,州中百姓都不知道,從而側面描寫了李暠的清廉謹慎。

C.唐玄宗認為出使吐蕃,本應選派皇室中才能傑出的人去。但李暠作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節時能獨自隨機應答,所以派其出使。

D.李暠出使吐蕃,與吐蕃約定將赤嶺作為兩國的邊界,雙方和好,互不侵掠,為唐王朝與吐蕃邊境的安寧作出了重要貢獻。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有僧徒以習禪為業,及死不殮,但以屍送近郊以飼鳥獸。

(2)暠風儀秀整,所歷皆以威重見稱,朝廷稱其有宰相之望。

【回答】

10.B

11.B

12.B

13.D

14.

(1)有僧人把修習佛法作為職業,等到死了的時候屍體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屍體送到近郊用來飼養鳥獸。

(2)李暠風度儀容美好嚴謹,所到之處都被人稱讚威嚴莊重,朝廷稱讚他有宰相的聲望。

【解析】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歸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據上下文的語境推斷重要實詞的詞義,同時最終也要落實到實詞的推斷上,因而掌握推斷的技巧至關重要。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B項“遠近患之”中“患”應該是動詞,憂患。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讀音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1.憂慮:~得~失。憂~。2.災禍:~難。禍~。隱~。防~未然。3.困難:人滿為~。4.害病:~病。~者。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移的現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字,結合語境理解大意。通讀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開元、汝州刺史、兄昇弟暈、州人”等名詞斷句。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裡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文學常識的把握情況。B項“開元”是屬於年號紀年法。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會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大學聯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大學聯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說,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絡;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絡。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峰,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D項“將赤嶺作為兩國的邊界”是金城公主的建議。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本題中的B項可從人物之間的關係來判斷。原文應該是要求賜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暘、*瀚。

14.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關鍵詞是“以……為”把……作為,“殮”放入棺材,“但”只。第二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整”嚴謹,“所歷”所到之處,“見”表被動。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李暠,淮安王神通的玄孫,清河王孝節的孫子。李暠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侍奉母親非常謹慎。唐睿宗的時候,多次升遷轉任衛尉少卿。母親去世離職,居喪期間因為悲傷過度骨瘦如柴,家人及關係密切的親屬從不曾看見他說笑。開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嚴格簡樸,州縣一派肅然。和他的哥哥李昇、弟弟李暈,感情尤其深厚。李昇等人每個月從東都洛陽來探訪李暠,悄悄地往來,州中人都不知道,李暠像這樣清廉謹慎。不久任太長少卿,三次升職後任黃門侍郎,兼任太原府尹,同時任太原以北各*節度使。太原過去有個習慣,有僧人把修習佛法作為職業,等到死了的時候屍體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屍體送到近郊用來飼養鳥獸。像這樣很多年,當地人稱那些地方叫“黃坑”。黃坑旁邊有上千條飢餓的*,它們吃死人的肉,因為傷害小孩及體弱者,遠近的人們為此很憂慮,前後官員都不能禁止。等李暠到任後,廣泛告訴明瞭禮法制度,規定時間不準再犯,派兵捕殺群*,太原舊俗於是得以革除。過了很久,轉任太常卿,過了十五日,任工部尚書、東都留守。

開元二十一年正月,皇帝下令說:“繼承唐代以來的和親政策,雖然吐蕃地勢偏遠;受命出使的人,必然是皇帝的親信賢明的人。在當時這件事情很重要,禮節要比吐蕃要高,選擇出使的人,都是在皇室內部才能傑出的人。工部尚書李暠體態柔和美善,識見 意趣嚴明恰當,作為朝廷大臣的表率,是朝廷的楷模。金城公主已經到吐蕃和親,大漢王朝不是沒有能獨自隨機應答的人,對遠在吐蕃的金城公主十分懷想,怎麼能忘記呢,應該派遣使者持節前往吐蕃,准許按照標準規定出使吐蕃。”把公開以使節身份攜帶的一萬匹禮物,私下以臣子覲見的兩千匹禮物都用五*裝飾之後派遣出發。等到李暠回到唐王朝,金城公主建議今年九月一日在赤嶺設立界碑,確定吐蕃、唐朝邊界。設立界碑的時候,皇帝下令張守珪、李行褘與吐蕃使莽布支一同前往觀看。不久,吐蕃派遣大臣跟隨唐朝使者分別前往劍南和及河西、磧西,告訴邊境州縣:“兩國和好,無相侵掠。”唐朝使者也像這樣告訴邊境州縣。因為李暠出使完成使命,轉任吏部尚書。當時吏部的委任文書印鑑與朝廷一般官衙的印鑑相同,使用起來很混雜,難以區分,李暠奏請依準司勳兵部印文例的時候,加上“官告”兩個字,到現在依然這樣運用。

李暠風度儀容美好嚴謹,所到之處都被人稱讚威嚴莊重,朝廷稱讚他有宰相的聲望,多次受封后作為武都縣的地方長官,不久拜為太子少傅。因病去世,時年六十多歲,追封益州大都督。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