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閲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各題。秋*送別[唐]王勃歸舟歸騎儼成行,*南*北互相望。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送...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各題。秋*送別[唐]王勃歸舟歸騎儼成行,*南*北互相望。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送...

閲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各題。

秋*送別

[唐]王勃

歸舟歸騎儼成行,*南*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19. 這兩首送別詩在情感上,《秋*送別》突出________;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__,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情懷類似。

20. 前人評《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較《秋*送別》與《送柴侍御》兩詩的後兩句,分析後者寫法的妙處。

【回答】

19.     (1). 感傷    (2). 達觀   

20. ①意象運用上,王勃詩的意象隱於句內;王昌齡詩將青山、明月兩個意象前置,形象鮮明突出,富有象徵意義(青山象徵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開闊。②空間處理上,王勃詩化近為遠,強調心理距離之遠,為送別詩傳統寫法(如謝朓詩有“何況隔兩鄉”);王昌齡詩則化遠為近,強調心理距離之近,是創新*的表達。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詩以議論直接表達,意盡句中;王昌齡詩融情入景,反詰收尾,餘韻悠長。

【解析】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感情的把握。 把握詩歌的情感,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從詩歌本身抓住詩歌標題、意象意境、情感關鍵詞、表達技巧等進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詩人經歷、創作心境及創作背景等因素來理解。

《秋*送別》的意思是:*面上返鄉的船隻來來往往,彷彿列成隊,*邊歸家的車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水南北兩岸思念的人兒在遙遙地互相眺望;在依依不捨的離別時刻,誰能説這波濤洶湧的大*僅僅是一條水流呢,由於被*水隔斷,早覺得兩岸的山川已屬不同人的家鄉。作者以山川、歸舟等意象表達了依依別情和悠悠鄉情,尤其是後兩句,由於離別,*水不再是一個小區域,而成了兩個不同世界的分界線,流露的是分別的傷感。

《送柴侍御》的意思是:沅*的波浪連接着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詩中寫與好友分離,自然不免有點兒傷感,但作者卻寬慰友人:我們雖阻隔青山,卻可以“同雲雨”,雖人分兩地,卻可以共明月,因而沒有一般送別詩通常所流露出的那種纏綿悱惻的情緒,更多的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達觀。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賞析詩句的能力。應對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白該句在詩中的意義,即解説或概括詞句內容;其次要看詩句有什麼特點,如選用了什麼意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當然任何賞析都離不開詩歌的主旨,即詩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詩句中包含的情感。

本題要求比較《秋*送別》與《送柴侍御》兩詩的後兩句,分析後者寫法的“翻新脱妙”之處。首先,從意象的運用上,王勃的詩選用了“山”“水”,但卻將“一水”“山川”隱於句中。而王昌齡的詩則將青山、明月兩個意象前置,形象鮮明突出。青山象徵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覆致意,懇切感人。 雲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意境開闊,具有鮮明的個*。

其次,空間處理上,王勃的詩化近為遠。“已覺山川是兩鄉” 由於離別,*水不再是一個小區域,而成了兩個不同世界的分界線,強調了心理距離之遠。而王昌齡的詩則是化遠為近。雲雨相同,明月共睹,使“兩鄉”為“一鄉”,它藴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語意新穎,出人意料。

最後,抒情方式上,“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王勃自問自答,以議論的形式直接表達了別離的感傷。而王昌齡則以景作結,融情入景,反詰收尾,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後的思念,滲透在字裏行間了。詩人用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餘的直説更加耐人尋味。

【點睛】分析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調。詩歌的標題、作者、註釋等,常常為我們理解詩詞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內涵。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意象所體現出來的*調是情感的反映。優美閒適、**明麗的意象往往表達的是喜悦之情,冷清悽迷、**暗淡的意象往往表達的是憂傷之情。然後,品詞句,悟感情。作者在詩詞中常常會有情感的流露,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體現在隻言片語上,要善於把握這樣的詞句,藉此領悟情感。

知識點:

題型: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