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2019·東城區二模)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説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

問題詳情:

(2019·東城區二模)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説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

(2019·東城區二模)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説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也。

1.根據《古代漢語詞典》所給的詞條,為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選擇恰當的解釋。(只填序號,2分)

喻:①曉諭,開導。②明白,知道。③表達,説明。④比喻。⑤通“愉”,愉快。  

(1)徵於*,發於聲,而後喻。(     )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諸葛亮《出師表》)(     )

2.對文言語句的翻譯及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A.百里奚舉於市。

翻譯:百里奚從集市裏被贖回並起用。

理解:舉百里奚和舜等六人的例子,是為了強調後文“大任”的重要*。

B.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翻譯:內心困苦,思慮堵塞,這樣以後才能有所作為。

理解:作者認為,人只有與憂患不斷鬥爭,超越自我,才能有所作為。

C.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翻譯:一位國君,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勢均力敵的國家和外來的侵略,他就有被顛覆的危險。

理解:這句舉國君喪失*的事例,反面*了“生於憂患,死於*”的觀點。

3.結合上文和鏈接材料的具體內容,從“憂患”和“*”兩個方面分別談談它們給個人和國家帶來的影響。

材料一

*南朝士①,因晉中興②,南渡*,卒為羈旅,至今*世,未有力田,悉資俸祿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③僮僕為之,未嘗目觀起一坺④土,耕一株苗;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餘務乎?故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⑤,皆優閒之過也。

(選自《顏氏家訓》,(唐)顏之推 文)

材料二

初七、八、九三日,君復與俠士謀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數輩苦勸君東遊,君不聽。再四強之,君曰:“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於難。

(選自《戊戌*記》,梁啟超 文)

(註釋)①朝士:朝中士大夫。②中興:西晉亡後,東晉又建國於*南,故稱中興。③信:依靠。④坺:fá,耕地時翻起的土塊。⑤辦:治理。

4.古詩文中,有不少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語句。調動積累,寫出在這方面給你印象最深的兩句:                    。

【回答】

(1)② (2)④

2.B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與理解文言句子。A.“是為了強調後文‘大任’的重要*”錯,是為了*“生於憂患”的道理。C.“國恆亡”譯為:國家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3.示例:憂患既可磨鍊意志,增長才幹,讓人成就大業,也可以救國家於危難。*不僅會讓人能力低下,不懂社會事務,還會造成滅國的危險。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拓展閲讀理解。《生於憂患,死於*》是説惡劣的環境能激發人的潛能,使人生存和發展;優裕的環境能消磨人的意志,導致人的頹廢和墮落。材料一“故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皆優閒之過也”一句突出強調了安逸生活導致不能“識世間餘務”的結果。材料二“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是説只有犧牲自己(陷於危難之中),才能使國人*醒,救國家於危難。

4.示例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示例二: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湖之遠則憂其君

(參考譯文)

材料一:*南朝廷的士大夫們,因為晉朝的中興,渡*南來,最後客居異鄉的,到現在已過了*代了,還從來沒有下力氣種過田,全靠俸祿生活。即使有點田地的,都是靠僮僕們耕種,自己從未親眼看見翻一尺土,*一株苗;不知道哪個月該播種,哪個月該收割,這樣哪能懂得社會上的其他事務呢?所以他們做官不明吏道,理家不會經營,這都是生活優裕閒適造成的過錯啊。

材料二:初七、八、九三天,譚嗣同又和俠士們商議救護皇上,事情終於沒有成功。初十日,就被捕了。被捕的前一天,有幾位日本志士苦苦勸他去日本,譚嗣同不聽。再三勸他,他説:“各國變法,沒有不經過流血就成功的。現在*沒聽説有因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這就是國家不富強的原因啊。有流血犧牲的,請從譚嗣同開始吧!”他最終沒有離開,所以遭了禍。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