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1923年,沈從文到*謀生。1925年曾在香山慈幼院圖書館工作,不久失業。最早...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1923年,沈從文到*謀生。1925年曾在香山慈幼院圖書館工作,不久失業。最早...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1923年,沈從文到*謀生。1925年曾在香山慈幼院圖書館工作,不久失業。最早是郁達夫把沈從文介紹給《晨報副刊》的編輯劉勉己、瞿菊農二人。時間當在1924年11月13日鬱去寓所看望沈之後。到12月下旬,就有署名休芸芸的作品在《晨報副刊》上接連刊發了。轉年就更多。5月4日唯剛在《晨報副刊》上發表的《大學與學生》文中,已稱讚他是“一個天才青年”,他寫的《遙夜》“全文俱佳”。唯剛即北大教授林宰平。林宰平是新月社中人,引領沈從文去松樹衚衕認識徐志摩也就不算一回事了。

沈從文與志摩的關係,可說是介於弟子與朋友之間。第一次見徐志摩,是1925年秋天,在新月社的院子裏,也就是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的前夕了。又經徐介紹,結識了陳西瀅、凌叔華、林徽因等人。徐志摩立即發現了沈從文的才氣,且看出了他行文的特*。“徐志摩驚歎過沈的文章句子很歐化,沈本人也承認過這一點,他讀了當時很多翻譯作品,對語法並不在意。”(《金介甫《沈從文傳》)

結識了沈從文這樣的年輕作家,志摩很是高興,以致在改版《晨報副刊》的發刊詞裏,介紹他的作者班底時,介紹完他的那些老朋友之後,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也要表白一番自己手頭還有多少青年朋友,而第一個提到的就是沈從文,接下來纔是焦菊隱、於成澤、鍾天心等人。

徐志摩初編《晨報副刊》時,可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振臂一呼,名家雲集,說聲來稿,佳作紛至。他得跑稿子,甚至得央求、乞討,逢上沈從文這麼一個寫得不錯,又很勤勉的作家,也算是運氣。從沈從文這面說,也就是提攜了。沈從文只比志摩小五歲,以年齡而論,當是平輩。

志摩的可愛之處在於,只要我看得上你,只要咱倆對脾氣,怎麼着都行。且看接編的最初兩個月裏,徐志摩刊發了沈從文13篇作品。《晨報副刊》是名刊,哪個作家遇上這樣的編輯,不出大名纔怪呢。由此,沈從文才擺脫困境,實現了靠寫稿維持生計的理想。1927年新月書店辦起,1928年《新月》辦起,只要徐志摩的影響力所及,出版沈從文的小說集,發表沈從文的長篇小說,全都是暢通無阻。沈從文能在數年之內,成爲*一流的作家,起主要作用的當然是本人的才氣和勤勉,而徐志摩的處處提攜,也是不可輕視的。

不光是寫作上的提攜,還有工作上的幫助。1929年9月去*公學教書,極大地改變了沈從文的人生狀態。胡適是校長,固然須他首肯,若沒有志摩的鼎力推薦,怕胡適連這個想法也不會生出來的。此後去武漢大學教書,叉去青島大學教書,也都是得力於志摩的推薦。

志摩也常把一些自己忙不過來的事,委託沈從文去做。比如選編“新文學叢書”,志摩顧不上,便讓沈從文負責審稿。這樣的事,難說是誰幫誰的忙,對沈從文來說也是一種訓練吧。

對志摩的恩德,沈從文謹記在心。1936年出版第一個選集時,寫了篇長序,開列了一串他要感激的人的名單,第一個便是徐志摩(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爲這是因爲志摩已去世了)。他說――

尤其是徐志摩先生,沒有他,我這時節也許照《自傳》上說到的那兩條路選了較方便的一條,不過北平市區裏作巡*,就臥倒在什麼人家的屋檐下,癟了,僵了,而且早已腐爛了。你們不幸看完了這本書,如果能夠從這些作品裏得到一點力量,或一點喜悅,把書掩上時,盼望對那不幸早死的詩人表示敬意和感謝,從他那兒我接了一點火,你得到的溫暖原是他的。(沈從文《習作選集代序》)

沈從文的表白是誠懇的。

正因爲有這樣的情義,1931年11月20日上午在青島,青島大學的一班朋友,剛剛聽說徐志摩遇難,不明底細急欲一探究竟時,最後決定由沈從文親赴濟南走一遭。“志摩死耗給他的打擊是相當沉重的。沈從文一聲不響地立刻就到濟南去了。”(梁實秋《談徐志摩》。)

後來,沈從文在*大學教書,解放後轉到歷史博物館工作,成爲著名的古服飾學家。(改寫自韓石山《徐志摩傳》第三卷《雲遊》,*文學出版社2010年9月版)

【相關連結】

美國學者金介甫在他的《沈從文傳》裏,說沈從文“成了作家卻不依附任何作家集團”,且以此語作爲一節的標題。意即一個人只要有*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就可以說他是不依附,不盲從。

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

A.沈從文年輕時到*謀生,失業之後,正是郁達夫、徐志摩、胡適等貴人的幫助與提攜,才使他走上成名成家之路。

B.徐志摩初編《晨報副刊》時,沈從文大量投稿;選編“新文學叢書”時,沈從文負責審稿。這說明了二者的朋友關係。

C.文章首段寫林宰平稱讚沈從文是“天才青年”,爲下文引出徐志摩和沈從文的相識以及徐對沈的提攜,做了鋪墊。

D.徐志摩遇難後,沈從文親赴濟南弔唁,同時在其出版第一個選集中的書序中,誠懇地表達對徐志摩的恩德的感激。

E.選文雖爲《徐志摩傳》,但有關沈從文的敘寫佔了較大篇幅,二者相得益彰,顯示了作者在謀篇佈局方面的技巧。

12.有人說徐志摩發現了沈從文,也有人說徐志摩提攜了沈從文。請結合材料作簡要分析。

13.材料中多處運用了引用這一修辭,請結合材料,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14.就美國學者金介甫的觀點,請結合材料,聯繫所學知識,談談你的看法。

【回答】

11.C、B

12.發現談不上,提攜倒是切實的。因爲郁達夫最早把沈從文介紹給《晨報副刊》的編輯,沈從文接連在《晨報副刊》上發表作品。

徐志摩提攜沈從文,主要體現在:初編《晨報副刊》時,刊發了沈從文13篇作品;讓沈從文在上海新月雜長期撰稿,出版其小說集,發表其長篇小說;介紹到沈從文到*公學、青島大學教國文。(答對其中2個要點,得4分)

13.所引用部分,或表達了徐志摩發現沈從文的獨特眼光,或傳達出沈從文對徐志摩提攜和幫助的感激之情;增加了傳記文學的真實*,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14.觀點一:沈從文從步人文壇,到成就大名,乃至晚年成爲大家之後、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打擊,他仍然堅守自己的人格,不依附任何作家集團,也沒有加入任何黨派。因而,沈從文是位具有*人格,自由精神的作家。

觀點二:這樣說得有個前提,那就是,凡是有*人格,有自由精神的人,都是不組織集團的。這恐怕就不是事實了。君子羣而不黨,是古聖賢的遺教,卻不是現代人行事的尺寸。組成集團沒有錯,關鍵在做什麼。事實上,沈從文從步人文壇,到成就大名這一個時期,都是和新月集團緊緊連結在一起的。說他是新月集團中的一員,對他也不是什麼委屈。

【解析】

11.

試題分析:B項,朋友關係,還包括年齡因素,“沈從文只比志摩小五歲,以年齡而論,當是平輩”;A項“起主要作用的當然是本人的才氣和勤勉”,胡適聘用沈從文,是徐志摩的提攜;D項“青島大學的一班朋友,剛剛聽說徐志摩遇難”,“決定由沈從文親赴濟南”,並未有“弔唁”,且與後半 句不存在因果聯繫,理解錯誤;E項爲架空分析,貼標籤。

考點:分析語言特*。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解答該題,應當從原文中提取資訊,根據文中的“最早是郁達夫把沈從文介紹給《晨報副刊》的編輯劉勉己、瞿菊農二人”“到 12月下旬,就有署名休芸芸的作品在《晨報副刊》上接連刊發了”“徐志摩立即發現了沈從文的才氣,且看出了他行文的特*”“介紹完他的那些老朋友之後,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也要表白一番自己手頭還有多少青年朋友,而第一個提到的就是沈從文”“且看接編的最初兩個月裏,徐志摩刊發了沈從文13篇作品”“出版沈從文的小說集,發表沈從文的長篇小說,全都是暢通無阻”“1929年9月去*公學教書,極大地改變了沈從文的人生狀態。胡適是校長,固然須他首肯,若沒有志摩的鼎力推薦,怕胡適連這個想法也不會生出來的。此後去武漢大學教書,叉去青島大學教書,也都是得力於志摩的推薦”等內容概括,分點作答,意思對即可。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3.

試題分析:分析引用這一修辭的作用,可以從內容和結構等角度分析,從內容上來說,引用的內容有的表達了徐志摩發現沈從文的獨特眼光,有的傳達出沈從文對徐志摩提攜和幫助的感激之情。從結構和表達效果上來說,可以答出增加了傳記文學的真實*,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分點作答,意思對即可。

考點:把握文章結構。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4.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開放題,屬於探究*質,答題時首先要根據相關連結中的內容考慮,如從原文中找出能夠表現“沈從文‘成了作家卻不依附任何作家集團’”這一特點的內容,然後再理解“意即一個人只要有*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就可以說他是不依附,不盲從”一句,結合現實來談,*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考點:探究文字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爲探究F。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