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出發點是以地域組織代替氏族組織,設立了10個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個血緣...

問題詳情: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出發點是以地域組織代替氏族組織,設立了10個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個血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出發點是以地域組織代替氏族組織,設立了10個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個血緣部落。這項措施有助於削弱氏族貴族對地方*的控制,促進不同部落之間公民的融合。

在劃分新行政區的基礎上,克利斯提尼進一步改造國家*機構。他創立新的五百人會議代替原來的四百人會議。新會議由500人組成,每部落選出50人蔘加,議員名額依各居住區公民人數按比例分配,從而創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選舉法。議員的當選沒有財產資格限制,30歲以上的公民均可成爲候選人。選舉採取抽籤方式,由運氣或“神意”來決定。當選議員可以連選連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擔任兩屆議員。

——摘編自齊世榮《世界史》

(1)在削弱氏族貴族勢力方面,梭倫改革與克利斯提尼改革中哪些措施具有共*?

(2)在國家權力機構和公民參政議政方面,克利斯提尼改革相比梭倫改革有何創新?

(3)用抽籤的方式來選拔議員,體現出怎樣的*原則?有何弊端?

【回答】

(1)梭倫劃分財產等級,克利斯提尼以地域組織代替氏族組織,都削弱了氏族貴族的勢力。

(2)以“五百人會議”取代“四百人會議”,創立比例代表制選舉法;取消議員選舉權的財產資格限制;抽籤選舉法及議員的任期制。

(3)機會均等、任期制的*原則。可能使無能的人當選,而有才能的人落選。

【解析】

(1)共*:根據材料“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出發點是以地域組織代替氏族組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削弱氏族貴族勢力方面,梭倫改革的“財產等級制”與克利斯提尼改革“地域代替氏族組織”具有共*。

(2)創新:根據材料“創立新的五百人會議代替原來的四百人會議”,“創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選舉法”,“議員的當選沒有財產資格限制”,“選舉採取抽籤方式”,“當選議員可以連選連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擔任兩屆議員”,對比所學梭倫改革的內容,從中進行概括即可。

(3)原則:結合所學可知,用抽籤的方式來選拔議員,體現出了機會均等、任期制的*原則。弊端:從直接*和輪番而治上分析,可得出重視機會平等的直接*,無法保*參*人員的*素質和道德素養,容易導致權力的濫用和誤用。

知識點: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