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題。跟着父親讀古詩20世紀70年代初,我還是學齡前稚童,父親便開始讓我背誦古詩。...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題。

跟着父親讀古詩

20世紀70年代初,我還是學齡前稚童,父親便開始讓我背誦古詩。

聽上去平淡無奇——如今誰家孩子不從“鵝鵝鵝”開始背誦幾十首古詩,好像都不好意思說幼兒園畢業了。但是相信我,在那個年代,這也算是逆時代潮流的舉動。我帶着一點違禁的提心吊膽,開始讀父親手寫在粗糙文稿紙背面的詩詞。

我背的第一首詩開頭一句是“白日依山盡”,接下來背的詩句還有“牀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線”。然後,應該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心目中,這首詩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麼是“城闕”?什麼叫“三秦”?“宦遊人”是什麼?繼續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當時我還沒有見過海,“海”字讓我想到的是父親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見父親兩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遠,那是“海內”還是“天涯”?

我背誦的第一闋詞,對一個小女孩來說,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飛的《滿*紅》。後來我不止一次想過,如果我有女兒,即使不讓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會選晏殊、周邦彥吧?現在的我對當年的父親笑着說:“爸爸,你也太離譜了。”當時因爲這闋詞生字多,我背得很*苦。等放暑假,父親回來了,居然沒有抽查這闋詞,讓我暗暗失望。那時候,因爲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親,竟不敢自己主動賣弄一下,背給他聽。

按現在的養育標準看,我還在襁褓中時,父母就被迫分居兩地,我的整個童年父親都不在身邊,心理*影該有多大啊!幸虧父親不在的時候,有他親手錄的古詩詞陪着我。

父親出差給我帶回一套唐詩書法書籤。“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首詩我很喜歡,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說什麼。讀着讀着,眼前好像出現了一幅畫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車上看到的煙雨朦朧的田野那樣,我被一種奇異的感覺籠罩了。我獨自驚喜了一會兒,又有一點隱隱的擔憂:怎麼讀不出要人上進的意思?

等到可以天天見到父親,我已經不需要再問,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拘”到讀詩人的面前,讓人仿若置身其境,這個詩人便可稱得上手段了得。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題。跟着父親讀古詩20世紀70年代初,我還是學齡前稚童,父親便開始讓我背誦古詩。...詩不一定要用來包裹人生道理,不說“苦寒”,單純寫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這一點,我有一種被赦免的輕鬆感,從此便自由自在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詞來讀了。

我十二歲那年,隨母親移居上海,全家團聚。彷彿一下子海闊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從父親的書架上接觸到許多古典詩詞讀本,而且編選者都是真正的大家。就在這些詩詞選裏,我第一次看到在書上隨手標記、評點的做法——父親在這些書裏,用鉛筆、紅鉛筆、藍*鋼筆做了各種記號(估計是每讀一遍用一種顏*的筆標記,有三種顏*表示至少讀了三遍)。

父親覺得好的地方,會畫圈。若是句子好,先畫線然後在線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則在標題處畫。好,一個圈;很好,兩個圈;極好,三個圈。覺得不好,是一個類似於拉長了的頓號那樣的一長點。父親畫三個圈的情況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認認真真地讀上幾遍。有時候我會忍不住對父親說,某一首詩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個圈。父親大多隻是笑笑,並不和我展開討論。那是20世紀80年代,他忙着準備講義和伏案著書,我雖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卻常常沒空理我。於是我也只能用在書上點點畫畫寫寫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讀後感——父親破天荒地允許我在他的書上做記號,當然只能用鉛筆。父親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講義,我雖然就坐在他對面,但是不敢打擾他,只能在他讀過的書裏透過各自的評註和他“聊天”。

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詩站到父親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對他說:“這首詩,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惜時如金的父親有點抵擋不了,想早點溜進書房:“以後再說吧。”我不依不饒:“你給我五分鐘。”於是父親坐了下來,聽完我機關*掃*般的一通話,想了想,說:“雖說詩無達詁,不過你的觀點好像比我當年的更有道理。”沒等我發出歡呼,他又接着說,“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帶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親特別尊敬的老師朱東潤先生!我覺得自己整個人閃閃發光起來。

就在那一天,我覺得自己長大了。

(取材於潘向黎的同名散文,有改動)

17.下列對加點詞語在文中含義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帶着一點違禁的提心吊膽違禁:違反禁令,這裏指與時代潮流不合拍

B.我還在襁褓中時襁褓: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

C.父親破天荒地允許我在他的書上做記號破天荒:未經開闢的或荒蕪的

D.破釜沉舟般地對他說破釜沉舟:比喻下定決心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1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在開頭兩段寫自己在學齡前背詩是“逆時代潮流的舉動”,表明父親讓自己背詩的意圖是想引領時代潮流。

B.父親讓作者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是希望年幼的作者能夠想到他在上海工作,不要忘記他。

C.作者寫自己從父親帶給她的書籤上的唐詩讀不出要人上進的意思,是想表達父親帶給她的書籤質量不是很高。

D.結尾“那一天”,是指父親肯定作者對古詩所持不同見解的那一天;結尾段只有一句,戛然而止,餘味悠長。

19.結合上下文,分別談談你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理解與欣賞。

①把千里之外的景*“拘”到讀詩人的面前,讓人仿若置身其境,這個詩人便可稱得上手段了得。

②我覺得自己整個人閃閃發光起來。

20.作者父親有在詩詞選裏隨手標記、評點的習慣。①父親的這種做法給作者怎樣的影響?②請結合你讀書的經歷,談談你對這種做法的看法。

【回答】

17.(3分)C (破天荒:這裏指前所未有。)

18.(3分)D (A項“表明父親讓自己背詩的意圖是要引領時代潮流”理解有誤,作者是想表明自己當時背詩的行爲是不被允許的“違禁”之舉。B項中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聯想到“上海”,是作者背詩時自然引發的,並非“父親”的主觀願望。C項中“是想表達父親帶給她的書籤質量不是很高”理解有誤,作者寫自己從書籤上的唐詩讀不出要人上進的意思,是爲了跟下文她的領悟形成對比,以表現她在讀詩過程中認識的提升。)

19.(6分)(意思對即可。)

示例:

①“拘”有逮捕、扣押以及束縛、限制等義,在文中有凝練、凝聚之義,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對詩人捕捉自然美景並能用詩句將其恰切描繪出來的藝術水平的讚賞。(3分)

②“閃閃發光”本爲形容物體的詞,表現物體光*耀眼;作者借用此詞表達了自己得到父親的肯定與激勵後自信與喜悅交織的心理;新穎生動,富有表現力(3分)。

20.(7分)

(1)(4分。答出1點得1分,答出3點得4分。意思對即可。)

要點:

這種做法讓作者對做標記、評點的這種圈點批註讀書法有了深刻的印象;

讓作者格外關注父親圈點的好句子,併產生了深刻的體驗;

讓作者也學會了用這種在書上評註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感想,並跟父親交流看法;

讓作者於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對古詩的鑑賞能力。

(2)(3分。有明確的觀點1分;能結合自己的讀書經歷闡述2分。)

示例:

我認爲這樣的讀書法有助於加深對所讀作品的理解,並能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我平常讀書的時候,也會採用這樣的讀書法:對於自己喜歡的句子會用曲線標出;對於文中用得極爲恰切的詞語或句子,則會在空白處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對於有疑問的地方,會用問號標註,以備進一步探究。採用這樣的讀書法常常讓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樂在其中,獲益匪淺。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