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著名的傳媒文化研究者、紐約大學教授尼爾·波茲曼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提出了“童年消逝”的預*:他擔...

問題詳情:

著名的傳媒文化研究者、紐約大學教授尼爾·波茲曼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提出了“童年消逝”的預*:他擔...

著名的傳媒文化研究者、紐約大學教授尼爾·波茲曼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提出了“童年消逝”的預*:他擔心“18世紀發展起來的工業化始終是童年的勁敵”,認爲“童年的消逝”和“*化的兒童”是電子資訊環境惹的禍。電子文化使得孩子的童年正在消逝。這表明(   )

A.文化是人創造的

B.文化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

C.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有形的、強制的       

D.人們的觀念有不同層次

【回答】

B

【解析】A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事例表明文化影響人,而不是強調文化是人創造的,故排除。B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題中事例電子文化使得孩子的童年正在消逝,說明文化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故入選。C選項觀點錯誤,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無形的,而不是有形的、強制的,故排除。D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電子文化使得孩子的童年正在消逝與人們的觀念有不同層次無關,故排除。

【考點定位】文化對人的影響

【趣味閱讀】趣談中西人士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是民族文化最深層次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決定人們對事物的觀察、思考和處理方法。人,作爲進階動物,其思維方式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中西方的思維方式,由於受不同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條件的影響,客觀上存在着很大差異。本人並非刻意要比較哪種思維方式更爲優劣,只想引用以下事例來解讀它們如何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以求中西兩種思維方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互相溝通,互相交融,取長補短,更順乎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中西思維差異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爲人起名就是一例。在傳統的*文化中,姓名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內涵,古人云:名不正,言不順;有其名必有其實,名爲實之實。有人從《易經》的*陽五行之說解讀人的姓名,以此預測一生的吉凶歸宿。當然,更多的平民百姓用姓名來寄寓希望或無奈,更有人以此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恩怨情仇。據說,在澳大利亞的非法移民中心,有一對長期扣押的*夫婦生了一個男孩,父母將其取名爲菲利普.魯道克(Phillip Rudock),與澳大利亞移民部長同名同姓。這對夫妻在拘留中心受盡磨難,度日如年,對移民部長的移民政策恨之入骨,借取名事件,向外界表達了對部長的怨恨。這一行爲的言外之意爲“Phillip Rudock是我的兒子”,淋漓至盡地顯露了東方民族的一種思維方式。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這種東方式的詛咒,對於西方人士而言無疑是對牛*琴,無濟於事。這位部長或許會想“你想利用你兒子的命名與我套近乎,沒門!”因爲在西方,晚輩採用或沿用長輩的名字是表達一種敬意,常常有祖孫幾代延用同一姓名。現任美國總統布什家族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兩任總統都叫喬治.布什,人們只能以“大布什”和“小布什”來區分父子。

知識點:文化與生活 文化對人的影響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