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漸漸消散的炊煙老了。這是老木最近的發現。慢慢的,就沒了熱度,還怕冷,把雲*當衣服裹在...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漸漸消散的炊煙老了。這是老木最近的發現。慢慢的,就沒了熱度,還怕冷,把雲*當衣服裹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漸漸消散的炊煙

老了。這是老木最近的發現。

慢慢的,就沒了熱度,還怕冷,把雲*當衣服裹在身上。還沒了力氣,直往西山裏墜。老木擠巴幾下眼睛,定定神,繼續往山凹裏望。

記得還是放牛娃的時候,也喜歡坐在這塊大石頭上,往山凹裏望。那片竹林裏,是二蛋、毛哥和三順的家。那長有一大團雪白梨花的梨樹後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雖瞎着,卻靈醒得很,還沒靠近梨樹呢,就戳着棍子叫罵開了,龜孫子,又磨牙了嗎。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戶的娃都會分到一個,這早已成爲雷打不動的規矩。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聲最好聽。那是黑妹家的兩間茅草屋,她家最窮,她也最不討人喜歡。

老木閉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小時候,老木還和夥伴玩過這樣的遊戲,就是根據各家屋頂上冒出來的炊煙,猜各家在燒什麼好吃的東西。老木是贏得最多的,也正是這一點,讓夥伴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其實那算不上什麼祕密的。那時候,沒有哪家有大魚大肉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其他東西就是想吃也吃不上。誰家種了什麼東西,什麼東西種得多,哪天又收穫了什麼,在村子裏竄上竄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嗎?鼻子長,纔是老木的神通。

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樹林一樣密的炊煙呢?怎麼就不見了?二蛋的兒子是包工頭,在城裏買了房子,把二蛋老兩口給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學,據說當了官,早就把家給搬到了省城;瞎眼奶奶的兒子媳婦和孫子孫媳婦都在外打工,那一樹梨子早就沒人管了;三順家的小子是最遲去打工的,據說也混得不錯,一家人都帶出去不說,連山場和田地都不要了。

一個個鄉里鄉親,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來越模糊。每次走過已經不再有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會站上半天,總感覺門會突然開啟,會有人笑嘻嘻地走出來,叫老木進去坐坐,喝口水,嘮上一時半會。可除了一刻不離跟隨自己的阿黃,什麼也沒有。總是阿黃的幾聲叫,把老木給喚醒,滯重的腳步才繼續緩慢挪動。

汪,汪,汪。阿黃在叫了,有氣無力的,就在身邊。以前的阿黃可不是這樣。記得兒子媳婦纔出門那會,有老伴陪着,倒沒感覺什麼。地種着,田耕着,孫兒孫女帶着,照樣其樂融融,只是多受些累,但老木心裏踏實。一場病,把老伴給送到了山上,再也不回來了。兒子媳婦要老木一起出門,說一家人在一起放心,可老木不願意。

老木舍不下那幾間土屋,只有在那屋裏,身心才舒坦;舍不下田地裏用汗水浸泡的莊稼,那也是兒女呀,是自己的根;舍不下屋對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誰去給她清除墳頭上的雜草。

阿黃是老伴走後的第三天頭上出現的。瘦得皮包骨頭,一身的瘌子,是老木治好了它的病,然後收養了它,從此形影不離。老木到哪,阿黃一準到哪,聽到阿黃的叫聲,老木才踏實。可如今阿黃的皮也塌拉下來了,毛越發灰暗,聲音早沒了洪亮,以前一叫就是高亢的連聲,現在成了短促沉悶的一下一下了。

柿子樹後面,有炊煙升起來了,若隱若現,淡淡的白。老木來勁了,仔細地瞅。老木站起身來,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一家。老木成木樁了,好半天才跌坐回*冷的石頭,那是李家的女兒在給她娘做“三七”,根本就不是什麼炊煙。

想到李家嫂子的過世,老木又添了心事。全莊子的人都來了,還站不滿一堂屋。最關鍵的,是沒幾個能做事的人。一個個佝腰駝背,稍微出點力,就動*不了了。該走的程序省了大半,將就着才把人送上了山,擡棺的本家老二還閃了腰。

等自己老了的時候,兒子媳婦又到哪張羅幫忙的人呢?聽說城裏都是火化,以前老木一聽到火化就動氣。人活一輩子吃苦受累也就罷了,死了連個全屍都沒有,造孽呀。可現在老木不這樣想了,人死了,還知道什麼呢,能肥幾棵莊稼也算是做了好事。燒就燒吧,總比沒人料理要好。

山凹裏終於有炊煙裊裊地升起來了,甚至沒有老木抽的煙鍋裏的煙濃厚,就那麼稀稀落落着,不用風,轉眼即逝。阿黃也沉默了,一雙渾濁的老眼默默地望着,老木也是,直到暮*像沉重的幕布,緩緩合攏……                           

(選自《天池小小說》2012年第9期)

7.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小說第二段的景物描寫“還怕冷,把雲*當衣服裹在身上。還沒了力氣,直往西山裏墜”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

B.小說寫老木對瞎眼奶奶、童年夥伴及遊戲的回憶,又寫昔日夥伴或搬走,或離鄉外出打工,作者這樣寫是爲了使今昔形成對比。

C.每次走過無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會停留,覺得會有人走出來叫自己進去坐坐,寫出老木人緣好,廣受鄉親歡迎。

D.老木不願意和兒子媳婦一起出門是因爲舍不下那幾間土屋,舍不下地裏用汗水浸泡的莊稼,表現了老木對家園的眷戀。

E.老木以爲杮子樹後升起的若隱若現、淡淡的白煙是炊煙,結果不是,這引發了老木對李家嫂子喪事的感嘆,引起了老木對自己身後事的擔憂。

8.說以“漸漸消散的炊煙”爲題,有什麼用意?

9.小說中老木和阿黃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處?請結合文字作簡要概括。

10.本文反映了農村人口漸漸向城鎮轉移、村莊漸漸消逝的城鎮化事實。有人說,這是一種時代的進步,但也有人說這是一種發展的退步,你是怎樣認爲的?請結合小說內容加以分析。

【回答】

7.B 3分,E 2分,D 1分,A.C 0分。

8.①“炊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連接着老木的童年往事和現在的生活②“漸漸消散”暗示村莊的人越來越少。③以此爲題,表現出老木對故土的依戀,引發讀者對時代的變遷後人們離開世世代代生存的故土的感嘆。

9.①老態龍鍾:老木怕冷、沒了力氣;阿黃的皮也塌拉下來了。②都曾經歷生活的*苦和時代的變遷:老木以前生活艱苦,只能吃玉米南瓜,如今兒媳要將其接到城裏;阿黃以前瘦的皮包骨頭,如今被阿木收養。③都表現出了忠誠:老木忠誠地守候土地、村莊;阿黃忠誠地守候主人。

10.答法一:這是一種時代的進步。①城鎮化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離開村莊、土地並不代表着對美好情感的捨棄:走出農門的黑妹等人雖然當官發財了,但都沒有丟棄與鄉村親人之間的那份親情。②城鎮化進程促使人們有機會尋求更好的發展:三順家的小子雖然最遲去城裏打工,但混得也不錯,還將一家人都帶到了城裏。③城鎮化進程促也要求人們應該勇於適應生活的改變,創造美好的明天:阿木沒有必要繼續獨自留在鄉村,完全可以跟兒子一起進城去。

答法二:這是一種發展的退步。①鄉村自然的風光和鄉村樸素的生活在城鎮化進程中逐漸消失。②老木留戀的鄉村淳樸融洽的鄰里關係隨着人們離開村莊而逐漸消失。③老木對家園的難捨,對土地的眷戀,對老伴的念念不忘,這些珍貴的情感將要和這村莊的炊煙一樣,漸漸消散,漸漸被人遺忘。

【解析】

7.

試題分析:本題綜合考查文字的內容和技巧。題幹要求選出“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可在整體感知小說內容的基礎上,從小說的人物、故事情節、環境等三個角度分析,A第2段並非單純的景物描寫,從小說開頭“老了。這是老木最近的發現”可以看出,“還怕冷,把雲*當衣服裹在身上”“直往西山裏墜”是把暮年的老木比喻爲西墜的太陽,形象生動。C“寫出老木人緣好“不對,作者這樣寫是爲了突出當年村裏人丁興旺,鄰里關係融洽。D還有對埋在對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的不捨。

【考點定位】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本題,應邊讀邊劃出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詞、句,劃出文中表明文章結構的詞、句。議論*文章特別要注意論點和結論,敘事*文章看劃出的詞句就能理清這篇文章的情節結構。第二遍閱讀時可以只看這些劃了的詞句,尋找答題的區位。第三遍主要是覈對選項是否準確。答題的思路,快速讀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記敘、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體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會問題?)舍末逐本,歸納要點,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什麼)比對選項所說,辨別正誤。

8.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小說以‘漸漸消散的炊煙’爲題,有什麼用意” 這是針對小說標題設定題目,應包含“漸漸消散的炊煙”的含義和作用。“漸漸消散的炊煙”本是指炊煙消散、沒有了,但在文中也暗示村莊的人越來越少,這是“漸漸消散的炊煙”的含義;“漸漸消散的炊煙” 連接着老木的童年往事和現在的生活,串起全文,故是文章的線索,這是從情節結構上分析“漸漸消散的炊煙”的作用;同時“漸漸消散的炊煙”具有地方特*,以此爲題,表現出老木對故土的依戀,引發讀者對時代的變遷後人們離開世世代代生存的故土的感嘆,這是從標題的特*和文章主旨上分析。

【考點定位】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能力層級爲探究F。

【名師點睛】本題既要回答“漸漸消散的炊煙”的含義,也要回答“漸漸消散的炊煙”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標題的含義。1.表層含義:標題的字面含義;深層含義:引申義、比喻義、象徵義;2.標題如果是比喻*的,一般不要圍繞標題的字面含義來展開敘述,而應該聯繫文章的具體內容,弄清比喻義或象徵義,回答標題隱含的深刻含義。例:《薔薇幾度花》,運用了象徵的手法,用“薔薇花”象徵了老人淡然、不強求的品質。《不要讓一粒沙成爲你的阻礙》,標題運用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難比作“一粒沙”。理解標題的作用。標題的作用無外乎以下幾點:1.貫穿全文線索比如本文,就是以“傘”爲線索展開文章的情節;2.關聯主要情節、交代文章的寫作內容。3.交代文章主題、情感。4.蓄意含蓄,設定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5.交代文章的寫作對象。6.交代寫作順序。總之,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和標誌,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觀點或感情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聯文章的結構,起到揭示主旨和貫穿全文的線索作用,此外還有作用:表明寫作對象,寓意含蓄,引人深思;製造懸念,激發的閱讀興趣等作用。答題時要結合文章內容,走進文字,細細揣摩,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9.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小說中老木和阿黃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處?請結合文字作簡要概括”。這是考查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題幹中要求找出老木和阿黃的形象相似之處,考生在答題時要抓住這個關鍵要求。首先到文中找到老木和阿黃的言行舉止,即透過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把人物*格展現出來。這些內容是正面描寫,從中分析老木和阿黃的特點;然後兩者比較找出相似*。

【考點定位】欣賞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格。典型人物的典型*如何體現呢?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和個*的統一,共*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類人的共同*格。其次,藉助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情節是小說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我們需要從情節的發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爲情節是人物*格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在事件發展的過程中,才能顯現出人物靈魂深處的東西來,離開了情節,就不知道人物怎樣做事,也就無法分析人物*格特徵。要了解人物*格,必須透過情節中發生的事情這種外在現象去剖析現象背後的本質。故事情節或是發展了人物*格,或是表現了人物*格。第三,分析矛盾衝突,把握人物*格特徵。矛盾衝突是構成情節的基礎,是展示人物*格的手段.優秀的小說,總是充分地揭示社會生活本質的矛盾和鬥爭,在典型的矛盾衝突中展示人物的*格特徵.一般說來,矛盾衝突展開得越充分,人物*格也就越鮮明。第四,藉助描寫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本題就可以藉助老木和阿黃的一系列行爲表現來分析其*格特點。第五,藉助環境描寫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環境描寫,探究形*物命運和*格的社會原因)。第六,透過人物間的關係分析人物*格。第七,藉助作者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或聯繫小說主題分析)。

10.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本文以‘漸漸消散的炊煙’來反映農村人口漸漸向城鎮轉移、村莊漸漸消逝的城鎮化事實。有人說,這是一種時代的進步,但也有人說這是一種發展的退步,你是怎樣認爲的?請結合小說內容加以分析。”這是對小說所反應社會熱點問題的探究題。考生答題時聯繫重點字眼“城鎮化”給出自己的觀點並說出理由。答題的模式:觀點+理由。考生應先對“城鎮化”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後結合文字和現實生活說說理由。可以從其“文化意義”和“實際功效”的角度發表看法。

【考點定位】對作品進行個*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爲探究F。

【名師點睛】這類題目看似很自由,可以任意談論自己的觀點,“天高任鳥飛,海闊魚躍”,其實這是設題者給考生設定的一個“溫柔的陷阱”。無論是從作者的角度來答題,還是從自身的觀點入手,*的依據都應在文中或者僅僅圍繞文字。同時本題很有時代意義和生活感,無論學生能否讀懂本文,該題都可以說上兩句。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