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古老的防禦兵器——盾馬慶恆①盾,古人稱“幹”,與戈同爲古代戰爭用具,故有“干戈相見”等詞。作爲一種手持的防護兵...

問題詳情:

古老的防禦兵器——盾馬慶恆①盾,古人稱“幹”,與戈同爲古代戰爭用具,故有“干戈相見”等詞。作爲一種手持的防護兵...

古老的防禦兵器——盾

馬慶恆

①盾,古人稱“幹”,與戈同爲古代戰爭用具,故有“干戈相見”等詞。作爲一種手持的防護兵器,盾可以掩蔽身體,防衛敵人的兵刃矢石的殺傷,通常和刺殺格鬥類兵器,如*、劍等配合使用。

②傳說我國最早的盾,遠在黃帝時代就有了。《山海經》中有關於“刑天”這位英雄人物的神話,描寫他一手*幹,一手持斧,揮舞不停的雄姿。陶淵明爲此寫詩讚道:“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周禮·司兵》寫明周時已有五種盾。士卒用手執盾,可以遮擋敵人兵器,尤其弓箭的進攻。春秋戰國時,戰車上專門有人執盾,以遮擋矢石。城頭上多設盾櫓,作爲守城護具。

③盾的形狀多種多樣,有長方形、梯形、橢圓形、圓形、燕尾形及不規則形,背後都裝有握持的把手。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條、金屬等。盾牌則分爲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銅牌、鐵牌等。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製作,表面塗漆,形狀多呈長方形或上窄下寬的梯形,長度一般不超過50cm。商周時期,盾多用於車戰和步戰,用木、革製做或者用藤條編制的盾是*隊中的重要防衛武器。這時的盾,形狀近似長方形,前面鑲嵌青銅盾飾,有虎頭、獅面等,個個面目猙獰,令人望而生畏,藉以恐嚇敵人,增強盾牌的防護效能。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爲材料製作,但其形狀卻有較大的變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對稱的雙弧形,表面塗漆,並常繪有精美的花紋,盾高一般有60多釐米,寬約45釐米。

④我國明代時期曾經發明過能與火器並用的多種盾牌。這種盾牌不同於以往的盾,它既能防禦又能攻擊,且威力很大,可以說是古代的“坦克”。這類新式武器,有許多響亮的稱呼:神行破敵猛火*牌、虎頭火牌、虎頭木牌、無敵神牌等。這種牌是用生牛皮製成,內藏火器。戰鬥時,牌手持牌掩護士兵前進,先向敵人噴火,火焰噴*約6m~10m遠,足可抵擋強敵十餘人。“虎頭牌”內藏猛箭20餘枚,臨敵時,突然發*,以殺傷敵兵。明代最大的一個牌後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戰時,可施放火焰,阻止敵騎兵的衝擊,又能掩護士兵免受箭**殺,還能數面無敵神牌相連,迅速布成城牆,阻擋敵兵進攻。這些與火器並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

⑤藤牌也是*隊中常用的一種盾牌。這種藤牌,編制簡單,使用輕便,質堅而富有伸縮*,圓滑堅韌,兵器不易砍破*入。清*入關時已有藤牌*,士兵用其抵禦*劍*斧及矢鏃*丸,頗爲有效,多爲衝鋒陷陣之步兵用。

⑥今天這古老的防禦武器,卻成了我們武術鍛鍊中的器具。用盾牌進行的對練項目,如盾牌*對單*、盾牌*對樸*等,不僅在國內表演時受到大衆的歡迎,而且在國外表演也頗受好評。此外,盾牌還是當今各國防暴*察的必備裝備。從這個意義上講,歷史久遠的盾今天仍在使用。

(選自2009年《科學之友》第3期)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的主要內容。

2.商周時期,在盾前面鑲嵌了面目猙獰的虎頭、獅面等青銅盾飾,有何作用?

3.第②段引用了一些神話傳說和詩歌,有何表達效果?

4.本文用了什麼說明順序?

5.本文使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任選一種簡析其效果。

【回答】

1.介紹了古老的盾的形狀、種類、特點、作用等。

2.令人望而生畏,藉以恐嚇敵人,增強盾牌的防護效能。

3.增添了文章的神奇**,使語言生動形象。

4.時間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本文在介紹盾時,按照從古到今的順序安排,故採用了時間順序)

5.略(示例1:作比較。“這種盾牌不同於以往的盾,它既能防禦又能攻擊,且威力很大”,說明了這種盾的防禦和攻擊效果好。示例2:分類別。如“盾牌則分爲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銅牌、鐵牌等”,使說明條理清楚。示例3:列數據。如“火焰噴*約6m~10m遠”,準確說明了火焰噴*的距離)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