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

當前位置 /首頁/題庫 > /列表

閱讀下面三則材料【材料一】   古人選擇度量衡詞的基本準則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意思是說古人從周圍環境以及...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三則材料

【材料一】

    古人選擇度量衡詞的基本準則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意思是說古人從周圍環境以及自己的身體上選擇一些名詞用作度量衡的單位。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寸”字,許慎的《說文解字》這樣解釋:“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脈謂之寸口。”意思是說人手後退一寸的脈搏處叫寸口,故謂之“寸”。“寸”的小篆字形爲“閱讀下面三則材料【材料一】   古人選擇度量衡詞的基本準則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意思是說古人從周圍環境以及... ”,“閱讀下面三則材料【材料一】   古人選擇度量衡詞的基本準則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意思是說古人從周圍環境以及... 第2張”是一隻手,“-”是指事符號,來指示寸口的位置,中醫把脈的時候就是按寸口這個地方。至於“尺”字,《說文解字》裏說:“十寸爲尺。尺,所以指尺規矩事也。”“尺”的小篆字形爲“閱讀下面三則材料【材料一】   古人選擇度量衡詞的基本準則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意思是說古人從周圍環境以及... 第3張”,像人張開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在測量長度,像極了我們口語中所說的“拃”(讀作zhā)這個動作,巧的是如果以一指寬爲一寸,那麼一拃正好是十個手指併攏的長度。

【材料二】

“絲”這個長度計量單位現在幾乎很少有人知道,更不知道1絲=0.01毫米。“絲”並不像米、釐米、毫米那樣常用,但“絲”作爲長度計量單位,其實在成書於公元四世紀的《孫子算經》裏就出現了:“度之所起,起於忽。欲知其忽,蠶吐絲爲忽,十忽爲一絲,十絲爲一毫……”,意思是說,“忽”是長度的最小單位,從長度來看,十忽等於一絲。不僅“絲”被用作很小的計量單位,“毫”也如此,我們能從它們的字義上找到線索。“絲”字的*骨文形體像兩束絲,因此它最初的意思就是指蠶絲。“毫”本來是指鳥禽“細而尖的毛”。蠶絲和鳥類的毛都是微小的事物,兩者相較,蠶絲更細,古人把“絲”和“毫”分別用作“忽”之上的長度計量單位的緣由據此可以推斷。 

【材料三】


朝代

 
                                   長度單位古今對照表

數值     

戰國

秦漢

三國

南朝

宋元

明清

現代

一尺換算釐米數

16.95

23.1

23.1

24.2

25.8

29.6

30.7

31.68

31.1

33.33

1.根據材料意思,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中對“寸”和“尺”兩字的解說有什麼作用?

                                                                               

(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推斷古人選用“絲”“毫”作爲很小的長度計量單位的原因。

                                                                               

2.根據材料三回答問題。

(1) 從古至今一尺的實際長度有何變化趨勢?請用一句話概括。

                                                                               

(2)《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說鄒忌“修八尺有餘”,《隆中對》說諸葛亮“身長八尺”,兩文中的“八尺”所指的實際長度一樣嗎?請說明理由。

                                                                             

3.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斷錯誤的一項是(    )

A.以上三則材料圍繞的共同說明對象是*古代長度計量單位。

B.“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忽爲一絲,十絲爲一毫”,由此可以推測*古代長度單位使用十進制。

C.“絲”“毫”都是很小的長度計量單位,這兩個字合成的詞“絲毫”的意思就是極微小的一點點。

D.成語“七尺之軀”出自戰國時期的《荀子》一書,意指成年男子,可見當時成年男子平均身長七尺,跟現在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70米幾無差異。

【回答】

1.

(1)舉例子,說明古人選擇度量衡詞“近取諸身”的基本準則 

(2)古人選擇度量衡詞的基本準則有“遠取諸物”,“絲”“毫”當時都是常見的微小物體所以會被選用爲很小的長度計量單位。

2(1)總體變化趨勢是越來越長。

(2)不一樣,鄒忌是戰國時期的人,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人,這兩個時代一尺摺合的釐米數不同,所以兩文中的“八尺”所指的實際長度不一樣

3D

知識點:綜合*學習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