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 /首頁/名人語錄 > /列表

艾瑞克·霍布斯鮑姆經典語錄

艾瑞克·霍布斯鮑姆經典語錄

艾瑞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是享譽*,備受推崇的左翼近代史大師。

1917年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猶太中產家庭。父親是移居英國的俄國猶太后裔,母親則來自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中歐。1919年舉家遷住維也納,1931年徙居柏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受創至深的德奧兩國度過童年。1933年因希特勒掌權而轉赴英國,完成中學教育,並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歷史。霍布斯鮑姆1936年加入*,無論歷史如何變遷,他始終都認爲自己是一個“不悔改的*主義者”。1947成爲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講師,1959年升任進階講師,1978年成爲該校經濟及社會史榮譽教授。1982年退休後任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及社會史榮譽教授。2012年10月1日,病逝於倫敦,享年95歲。


經典語錄

德國納粹與蘇聯兩大*,雖然在許多方面截然不同,卻有一種共同信仰,認爲它的公民都贊同一個“真正的信條”,只不過這個信條不是天定神喻,而是由世俗的*——意識權威裁定。因此,衆多社會對科學同有的不安感覺,在此終於找到正式的官方口徑——這裏不像其他國家,後者在19世紀漫長的時期中,都已學得一門功課,就是民衆的個人信念茫不可知。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些不想再提的名字,圍繞那個名字衍生的故事,總會漸漸沉沒在時光中,也許連同那個名字本身也會沉沒。

除了匈牙利,自從布拉格之春以後,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氣餒之餘,事實上都放棄了認真改革的努力。至於偶有幾個企圖重拾*計劃經濟舊路的例子,或以斯大林式(如齊奧塞斯庫治下的羅馬尼亞),或採用毛式以精神力量及道德熱情取代經濟理論(如卡斯特羅),有關它們的後果在此還是少提爲妙。

蘇俄鐵幕時代付出的人命代價,恐怕將永遠無法確切估算,因爲甚至連官方對處決人數及古拉格囚犯的統計——不論是現有的或日後可能面世的數字——都無法涵蓋所有的死難損失。而且依人不同,估算的差距更有極大出入。有人曾如此說過:“對於這段時期裏蘇聯牲口的死傷數目,我們知道的反而比被蘇聯*濫殺的反對人數更清楚”

因教育程度好而佔的優勢,甚至連最落後最偏僻之民也逐漸感受到了。他們自己不一定能分佔這個優勢——尤其在他們享受不起這個條件的時候,更特別感受到其中的不同。知識就是權力,這句話不但具有象徵意義,在事實上根本就是如此。在某些國家裏,所謂*,所謂國家,對其子民而言,無異於一部龐大機器,其目的即在榨取他們的資源、血汗,以供國家僱用的員工享用而已。因此知識即權力的意義,在這些國家愈發明顯。有了教育,往往意味着有可能在公家謀得一份差事,有時甚至十拿九穩,保*可以得到一個職務,運氣好的話,更可以變成一輩子的鐵飯碗,從此吃喝不盡,招權納賄,公物私用,將職位私下給家人朋友。

斯大林將“馬列主義”簡化爲簡單絕對的教義問答、教條式口號的做法,也不失爲將新觀念灌輸給第一代識字人的上乘方式。

蘇聯體系瓦解了,西方評論家的直接反應,便是此事*實了資本主義及自由**的永久勝利。但是在資本主義與自由**之間,兩項觀念的不同卻常爲北美某些淺薄的世情觀察家所混淆。誠然,在短促二十世紀的末期,資本主義的體質固非處於最佳狀態;但是蘇式的*主義,毫無疑問已回生乏術。但是在另一方面,自由**的展望,卻不能與資本主義相提並論,凡是處於90年代初期的嚴肅觀察人士,都不會對它抱同樣的樂觀態度。

簡言之,建築沒有表達任何“真理”,只表達締造它的那個社會的信心和自滿。

我們今天知道20世紀不是19世紀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