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的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民为贵的精选/列表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

2019-11-02
问题详情: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二  最近有评论指出:“孔子的学说代表不了中华文明……‘君君,...
先秦儒家中,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荀子则提出“君者舟也,...

先秦儒家中,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荀子则提出“君者舟也,...

2020-11-18
问题详情:先秦儒家中,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荀子则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三人思想上一脉相承的是 A、对人*本善的认识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2021-01-25
问题详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由此判断孟子“仁政”学说产生的客观基础是(   )  A.民心向背在战国争雄中的重要作用...
5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

5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

2020-09-30
问题详情:5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
7、《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  )A、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B、民为贵...

7、《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  )A、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B、民为贵...

2019-08-31
问题详情:《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A、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民而为天子C、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材料一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材料一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2019-02-03
问题详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材料一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④汉初统治者...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启蒙**:(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启蒙**:(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

2021-08-18
问题详情: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启蒙**:(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回答】D知识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某校高一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某校高一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2021-10-06
问题详情:某校高一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知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下列言论反映墨家思想主张的是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事在四...

下列言论反映墨家思想主张的是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事在四...

2021-03-15
问题详情:下列言论反映墨家思想主张的是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事在四方,要在*,圣人执要,四方来就D.有人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回答】D知识点:*传统文化主流...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

2021-07-29
问题详情: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
以下不能够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百姓足...

以下不能够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百姓足...

2019-12-26
问题详情:以下不能够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回答】D知识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2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

(2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

2019-04-11
问题详情:(2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
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2020-05-07
问题详情: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天下为主,君为客”...
*传统文化中“民为贵”的思想仍彰显在**的执政理念和各级*的理政行为中,这表明传统文化A.就是社会主...

*传统文化中“民为贵”的思想仍彰显在**的执政理念和各级*的理政行为中,这表明传统文化A.就是社会主...

2020-01-03
问题详情:*传统文化中“民为贵”的思想仍彰显在**的执政理念和各级*的理政行为中,这表明传统文化A.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B.是建设*特*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C.与时代相结合,在继承中发展D.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回...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启蒙**(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C...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启蒙**(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C...

2020-08-20
问题详情: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启蒙**(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回答】D知识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型: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什么观点?据此,孟子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什么观点?据此,孟子提...

2019-08-28
问题详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什么观点?据此,孟子提出什么主张?    材料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2)材料二中,荀子为什么会...
3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

3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

2019-12-03
问题详情:3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

2022-04-16
问题详情: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材料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17.孙中山曾说:“*古昔……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

17.孙中山曾说:“*古昔……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

2019-02-28
问题详情:17.孙中山曾说:“*古昔……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A.强调借鉴欧美*...
阅读下面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回答:(1)这段话是哪一位思想家说的? (2)这段话的含义及意思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回答:(1)这段话是哪一位思想家说的? (2)这段话的含义及意思是什么?...

2020-11-18
问题详情:阅读下面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回答:(1)这段话是哪一位思想家说的? (2)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3)这段话反映了什么时候什么学派的主张?【回答】(1)这段话是孟子所讲。(2)意思是:民众是最重要的,国家次之...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启蒙**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启蒙**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2020-05-05
问题详情: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启蒙**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回...
作为*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的主张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作为*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的主张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2019-08-18
问题详情:作为*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的主张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
下列观点是墨家学派主张的是  (  )A.反对掠夺战争          B.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C.主张民为贵...

下列观点是墨家学派主张的是  (  )A.反对掠夺战争          B.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C.主张民为贵...

2020-03-04
问题详情:下列观点是墨家学派主张的是()A.反对掠夺战争B.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C.主张民为贵君为轻D.主张*改革,实行法治【回答】A知识点:百家争鸣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请回答:(1)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学...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请回答:(1)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学...

2022-07-31
问题详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请回答:(1)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学派的代表?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2)材料一被推荐为2008*奥运会的迎宾语之一。请你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下列体现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言论有(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③“制天命...

下列体现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言论有(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③“制天命...

2021-09-24
问题详情:下列体现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言论有(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③“制天命而用之”              ④为政以德A.①②③④         B.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