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川藏交界**岸先后发生两次山体滑坡,滑坡堰塞体...

问题详情: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川藏交界**岸先后发生两次山体滑坡,滑坡堰塞体(砂石比约70%)堵塞**导致断流并形成堰塞湖。第一次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在两天后自然泄流,第二次滑坡后堰塞坝比第一次高60-100米,预计需12天才能自然泄流,堰塞湖水量将达7.7亿m3,是第一次的三倍。经救援人员连日奋战,在堰塞体上挖掘泄流槽后成功提前泄流。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川藏交界**岸先后发生两次山体滑坡,滑坡堰塞体...

(l)描述此次滑坡点所在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析堰塞湖形成后对上下游造成的影响。

(3)指出人工泄流槽的形态变化最明显的时间段并从地质条件及外力作用分析原因。

(4)说明此次人工干预泄流的意义。

【回答】

(1)南北高,中部低;典型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

(2)对上游:堰塞坝拦截河水,水位上涨,淹没沿岸农田、道路和村镇;对下游:截断*水,导致下游河道断流,影响生物多样*;堰塞湖泄流后带来严重洪峰,威胁下游居民点。

(3)13日14点——18点;堰塞体为松散堆积体,易被侵蚀;开始过流后,*水逐渐侵蚀泄流槽,泄流槽开始加深加宽;导致流量加大,侵蚀作用明显加剧,泄流槽迅速加深加宽,流量剧增。

(4)提前泄流,减少堰塞湖蓄积水量,降低对上下游的影响,人工引导泄流,流量逐渐加大,避免堰塞坝突然崩解导致的超大洪峰。

【解析】

本组题目以山区形成的堰塞湖为背景,考察了堰塞湖形成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人工泄流槽的形态变化的原因,人工干预泄流的意义。

【详解】

(l) 读材料可知,此次滑坡点所在区域是川藏交界**岸,地处横断山区三*并流的**处,山高谷深;读“**滑坡点等高线图”可知,滑坡点位于几千米海拔高的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南北高,中部低。

(2) 堰塞湖形成后对上游的影响:堰塞湖是由于滑坡形成的堰塞坝阻止了上游的河水流动,堰塞坝拦截河水形成了湖泊,造成上游河流水位上涨,淹没沿岸农田、道路和村镇,受湖水的浸泡山体不稳定,在山区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更大的损失。

堰塞湖形成后对下游的影响:堰塞湖的存在对下游地区来说危险*很大,堰塞坝截断*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河道断流,破坏下游河流水生生物的栖息与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减少;堰塞湖滞留了大量的河水,若遇上多雨天气,湖水剧增,很容易漫过堰塞坝,造成堰塞坝破裂,湖水泄流会带来严重洪峰,威胁下游城镇与乡村聚落,使下游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

(3)读“**堰塞体泄流槽过流流量变化曲线”可知,人工泄流槽的形态变化最明显的时间段是曲线上升时段,即13日14点——18点;由于滑坡形成的堰塞坝为松散堆积体,在流水等外力作用下,易被侵蚀,一旦开始有水流从上部经过,就会形成泄流槽,随后*水逐渐侵蚀泄流槽,使泄流槽加宽加深,导致泄流流量加大,进一步加剧侵蚀泄流槽,泄流槽迅速加宽加深,流量剧增。

(4)人工干预泄流可以通过提前泄流与引导泄流。提前在堰塞体上挖掘泄流槽泄流,以减少堰塞湖蓄积水量,减小上游河流水位上涨幅度,削减湖水泄流给下游带来的严重洪峰,降低对上下游的影响,在人工引导泄流下,可以使流量逐渐加大,变化较缓慢,避免堰塞坝突然崩解,泄流流量突然增大形成超大洪峰,威胁下游居民点。

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与地貌

题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