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出塞作①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雕。护羌校...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出塞作①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雕。护羌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出塞作①

王 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③,破虏将*夜渡辽。

玉靶④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⑤。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③乘障:登城守卫。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⑤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13.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4.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请简要分析。

【回答】

13.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吐蕃健儿趁着秋天草枯之际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驰骋*猎的场景;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和打猎声势之大,渲染边关剑拔*张的紧张局势,为下面写唐*的应敌作铺垫,衬托了唐*的从容镇定、英勇善战。

14.①写作手法不同:《出塞作》第三联冷静客观地记叙(白描)唐*防守和进攻的情景。《雁门太守行》 第二联则用饱含感情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地气氛。

②侧重点不同:《出塞作》第三联没有对交战的场景做具体描写,只描述唐*将士白天登城守卫和夜间渡河出击两个应敌行动,突出了唐*将士的从容镇静,应付自如;而《雁门太守行》第二联描写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满地的场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和伤亡惨重。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形象,从抓意象入手。前两联的意象有:天骄、白草、野火、暮云、驱马、*雕等。“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张之势。“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猎。这一联像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番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本题以比较的形式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雁门太守行》第二联是: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夜渡辽”两句,“护羌校尉”和“破虏将*”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将士。“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御工事。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情的紧迫,进*的神速,表现了唐*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