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张震将*的乡情凌辉    张震将*对老...

问题详情: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张震将*的乡情凌辉    张震将*对老...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张震将*的乡情

凌 辉

     张震将*对老区和故乡情有独钟。他骨子里流淌着老区*抚育他保护他支撑他成长的血浆,好几次他死里获生,就是因为老区的战友和*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挽救了他。他常说:“没有*,没有老区*,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命是党和*给的。”

    报恩重在行动。张震68年的*旅生涯,以他尽心尽职,呕心沥血的实际行动,天天在报恩,为党和*尽了赤子之心。离休后,他仍在“报恩”。

走访老区,悼念先烈。1999年3月,张震不顾85岁高龄轻车简行,回到*苏区,重访了当年老战场和当地老赤卫队员和老百姓,在兴国城东上下榭(今于都县银坑镇上谢村),与群众亲切交谈当年打仗的情景。在去富田时,正碰上下大雨,当地群众冒雨迎接他,这使张震很感动。1931年5月5日,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张震所在红1团直*富田敌*侧后,他带一个排率先冲入敌阵,身中敌*,差点“*到底了”,这是他第一次负伤,幸亏号兵吴榜全及时赶到把他从水中扶到田坎上,及时包扎,才救了他一命。吴榜全后来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张震重访此地,正是为缅怀救他的战友而来。他激动地对随行人员和当地群众说:“战争年代就这样,同一战壕的战友,生死与共,情重如山。”张震日夜兼程于 1999年 5月去到安徽宿县盛圩子,凭吊当年*时掩护他们突围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们。在一座座黄土堆成的烈士墓前深深鞠躬,并与夫人马龄松次子连阳临时凑了4000元钱,请地方*在烈士墓前各立一块石碑,写上烈士的名字。不知姓名的,就刻上“无名烈士碑”5个字。

张震每到一地,总要考察当地民生状况,了解群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老区烈士后代和扶贫开发的情况,他都一一记在小本本上,当地*能解决的,他找当地*领导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他逐级向上面反映,写成书面报告,请省市和*有关单位研究解决。他还特别强调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自主创新,闯出一片新天地。

    无私奉献,支援老区建设。百年大计,重在教育。1992年7月,张震在百忙之中,亲笔致信母校——平*县维夏中学,向母校师生问好,勉励老师和同学们继承*传统,弘扬当年学校创办人——方维夏烈士的办学精神,并捐赠私人藏书358册。1997年,他将这所*摇篮维夏中学的历史与现状向**报告,经*批准,维夏中学被列入“八一希望学校”,**亲笔为“八一希望学校”题写匾额,*还捐款30万元援建该校实验综合教学大楼。2000年,张震全家又拿出个人积蓄的30万元捐建“长寿图书馆”,并赠方正电脑两台;2001年又捐赠图书7932册,价值92400余元。2005年再次捐赠他的回忆录5套。特别是他还携夫人和子女到母校视察,抱拳向老师和新校友致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母校师生以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如今这所百年名校正阔步前进,跨入省市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示范)学校先进行列,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有用人才。

    张震不但对母校很关心,而且还亲笔为平*第一中学、第二中学题词,给全县师生以很大激励。

    2006年,他又为遵义市后坝修建一座长征希望小学捐资20万元。

    张震对老区建设非常重视,2000年5月4日,他亲笔为平*老区题词:“发扬老区传统,建设新的平*”。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就为修建长寿镇公路捐款10万元,为修建平伍公路捐资1万元,不让声张,还将自己珍藏的多件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队和地方博物馆。粗略估计,张震无偿捐献给老区建设和资助希望学校及烈士后代的钱总数不下百万,而他一生清正廉洁,纯靠*收入,个人的积蓄无多,只好向子女开口,老头子发了话,儿女们都照办,慷慨解囊相助,一家人凑集起来,这才有了上述的捐款。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张震将*,老区*永远不会忘记您。

                                     (选自《岳阳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张震(1914-2015),湖南平*县长寿镇人,一生历经红*长征,*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无产阶级*家、*事家,***的卓越领导人。

②张震将*最吉一方*,上刻:“普通一兵”。张震一家是个幸福的大家庭,生有四子一女。为使子女们真正感受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张震将*还让儿女们分批到*老区体验生活。正是这样的亲身示范和家风教育下,张震将*一门出六将。(摘自《百岁上将张震传奇一生成历史永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战争年代,事务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回报国家、*,所以,和平的代,张震将*呕心沥血,加倍回报。

    B.战争让张震将*失去了战友,也让他从中懂得了回报国家、战友、*的道理,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实践这一道理。

    C.张震将*不忘故乡的发展,在故乡考察时,他认真询问,并把困难情况记录下来,请各级*帮助解决百姓实际困难。

    D.张震将*关心教育,他不仅以各种形式关心、关注故乡教育的发展,而且还为其他老区积极捐款,修建希望小学。

      E.张震将*的言行感染教育了子女,他们以父亲为楷模,集体陪父亲走访老区,走访故乡,为老区和故乡主动捐款。

(2)文章第一段写了张震将*对老区*的特殊感情,作者写这段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文中说张震“68年的*旅生涯,以他尽心尽职,呕心沥血的实际行动,天天在报恩”,他的报恩行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文末说“张震将*,老区*永远不会忘记您”,张震将*有哪些突出的思想品质值得人们永远牢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回答】

12.(1)B给3分,D给2分,C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意思与原文第二段说他68年的*旅生涯中天天在报恩的意思不符。C项表述正解,但与原文 比,意思范围缩小了,原文说他每到一地询问百姓生活情况,不仅仅是在故乡才这样。E“集体陪父亲走访老区、走访故乡”理解错误,材料中张震将*是分批让儿女们下去走访的;主动捐款的理解也错误,原文是张震将*个人拿不出更多的存款捐助时,开口向儿女们要,儿女们一一照办。)

(2)1.紧扣题目中的乡情,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领起下文内容;2.表现张震将*对故乡具有浓厚感情的特点,揭示他对故乡有感情的原因;3.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表达作者对张震将*不忘故乡之情的赞美。

(3)①多次走访老区,不忘当年战友,悼念先烈,自费为烈士立碑;②关注百姓生存状况,解决百姓生活困难。③无私奉献,支援老区建设,尤其关心教育,帮助故乡修建道路。

⑷①作为离乡多年的游子,始终有一股造福乡里的浓浓乡情,关注故乡的发展;②做为一名老战士,始终保持优良传统,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③作为一名父亲,严格要救济子女,把子女培养成爱国爱*的优秀人才;④他有一颗报恩之心,坚持以实际行动回报有恩于他的国家、集体和个人。(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