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从*诗五首(其三)王粲(1)从*征遐路,讨彼东南夷。方舟(2)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从*诗五首(其三)王粲(1)从*征遐路,讨彼东南夷。方舟(2)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从*诗五首(其三)

王粲(1)

从*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2)顺广川,薄暮未安坻(3)。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注释:(1)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曾从曹*南征孙权,此诗为征战途中所作。(2)方舟:两船相并。(3)坻:指*岸。

39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舟顺广川”是说战船相并,顺*而下,*队征战气势非凡。

B.“薄暮未安坻”与首句的“征遐路”呼应,强调征战路途遥远。

C.“下船登高防”两句,写出了草深露重时登高望远的复杂心绪。

D.“即戎有授命”两句,诗人慨叹作战自有*命法则,不可违背。

39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叙事开篇,简洁地交代了征战的目的。

B.诗歌融情于景,奠定了悲壮豪迈的基调。

C.诗歌语言有表现力,几笔便勾画出征夫形象。

D.诗歌情感真挚动人,抒情中不乏理*思考。

394.诗歌情感跌岩起伏,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

【回答】

392.D

393.B

394.开篇表达了从**时的壮志豪情;中间情绪低落,转为征人思乡的愁悲之情;结尾抒写报国捐躯的慷慨豪迈之情。

【分析】

39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项,“作战自有*命法则,不可违背”分析错误。这两句大意是作战中随时献出生命,这种道理怎可违背。

故选D。

39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B项,“豪迈的基调”错误,“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这二句既写出了从*生活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因离家愈来愈远而产生的一种惆怅感。“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既是眼前的实景,又是诗人思乡之情的自然流露。不仅如此,秋风中蟋蟀的哀鸣,暮霭下孤鸟的乱窜,更增加了内心的凄凉与悲伤。诗人把暮*中的行*、夕阳下的桑梓及蟋蟀、孤鸟等富有特征*的景物,有机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典型的“悲秋图”。这样的景物描写,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浑融一体,营造了凄凉悲伤的氛围,并未体现出豪迈。

故选B。

394.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开篇二句“从*征遐路,讨彼东南夷”,点明从*远征的目的,一个“遐”字,一个“讨”字,写出了这次出征的浩浩荡荡、堂堂正正,显现了诗人内心的艰巨感和自豪感,从而为作品奠定了一个慷慨激昂的基调。第三到十四句,通过景物描写,创造出一个典型的艺术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悲愁的心境,使诗歌的情绪跌入低谷;诗人把暮*中的行*、夕阳下的桑梓及蟋蟀、孤鸟等富有特征*的景物,有机地编织在一起,融情于景;“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写出了出征的将士的离别伤感;为了排遣悲伤的情绪,诗人“下船登高防”,登上高高的河堤,久久地凝望着远方的故乡,以至被秋露打湿了衣裳;“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柔肠寸断,难以成眠,甚至连个说心里话的人也没有,诗人好像被孤独、寂寞的气氛所包围,跌进了痛苦的深渊,诗人情绪低落,悲怆难抑。结尾四句,情绪推向高潮,为了事业的成功,不惜抛弃个人的一切,悲伤、低沉的情绪荡然无存,在国事与家事,事业与私情的天平上,作者作了理智的抉择,抒写报国捐躯的慷慨豪迈之情。

知识点:*古代文学 东汉

题型: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