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

问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沉默,这显然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们习惯于关注言说,因为言说总是在推推搡搡试图挤进我们的视线,但在言说和言说的缝隙之间还有沉默。沉默正如言说,也有不同的光泽、质材、结构、密度,也千折百转,也惊心动魄。当恋人相拥坐在河边的晚风中,它几乎是优美的,但在另一些时候,它可以像一把*子,切割人*暴露其中的血腥。

“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用作者泽鲁巴威尔的话来说,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在一个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们七嘴八舌分析某个相亲失败的男人哪句话说错了、哪个表情不当,却绝口不谈他的职业是厨师或者鞋匠的事实,这时候,电视屏幕里站着一只大象。

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

所以泽鲁巴威尔分析道: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生长”,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互拥抱中越长越大。

作者指出,好在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在增大。最终,孩子小声的一句嘟囔“皇帝没穿衣服”,就可能使这只充气大象迅速地瘪下去。                                           (选自刘瑜《沉默不是金》,有删改)

5. 下列对“房间里的大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房间里的大象”,指所有显著的存在着却被忽略甚至被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

B.“房间里的大象”,指人们清楚地知道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情。

C.“房间里的大象”,相当于电视节目里那些知道相亲失败者身份但不愿言明的嘉宾。

D.“房间里的大象”,相当于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里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事实。

6.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先概述人们崇尚沉默的做法,然后引述马丁·路德·金的话,指出沉默的“弊端”,在鲜明的对比之中突出了自己的主张。

B.言说跟人们的关系密切,因而比沉默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言说与言说之间还有沉默,我们应当加以重视。

C.敢于直言,勇于抗争,不做沉默者,往往会被视为另类,而保持沉默则可以确保平安,通过对比肯定了沉默所具有的自我保护机制的作用。

D.“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在增大”,这里的“叛徒”是指不愿意再以沉默来掩盖事实真相的人。

7. “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                                                                        

【回答】

5. C/ “房间里的大象”是指存在却被忽略甚至被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是知道但却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情。而C将“大象”理解为无视事实的人而不是事实本身,是错误的。

6. C/ “通过对比肯定了沉默所具有的自我保护机制的作用”判断错误,作者指出沉默是“自我保护的机制”,但对此并未肯定。

7. 观点一:同意。在马丁·路德·金看来,好人的一味沉默是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或者说是好人的沉默酿成或助推了社会的悲剧。他告诫我们不能凡事沉默,该发声时必得发声。因为该发声时却保持沉默:一是因为怯懦。担心自己的呼吁、呐喊、抗争,会被强权高压击得粉碎,而牺牲物质利益,因而选择沉默来自我保护。也担心适时发声,被斥为哗众取宠,而在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因而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二是因为放纵私欲、逃避责任,缺乏担当意识。在沉默者看来,生活的第一要义,就是保护好自己。而忘记了作为一个社会人,对社会、历史所应承担的责任。

历史上的很多悲剧都源自罪恶的集体沉默。为保全自己而选择沉默,当群体失语时,历史的悲剧加剧。最后悲剧的魔掌会撕碎那一群想保全自己而沉默的好人。

观点二:不同意。社会历史悲剧的成因非常复杂。也许好人呼吁、呐喊、抗争,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减弱悲剧的形成,但在*或社会的高压下,一个甚至一群好人,即或牺牲最宝贵的生命,都绝难阻止悲剧的发生。倒是坏人的喧嚣,加速了悲剧的形成,促使其扩大、加深,他们才应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是只为了保全自己,凡事沉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放纵邪恶,不利于环境的净化,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大而言之,不利于人类历史的进步。(5分,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