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一17题。竹詹克明①窗外,几竿青竹朝夕相伴。幽幽沉寂之中,它纹丝不动,似在默默沉思。微...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一17题。竹詹克明①窗外,几竿青竹朝夕相伴。幽幽沉寂之中,它纹丝不动,似在默默沉思。微...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一17题。



詹克明


①窗外,几竿青竹朝夕相伴。幽幽沉寂之中,它纹丝不动,似在默默沉思。微倾的身子显出得体的谦恭,斜伸下来的枝叶似乎在等待着你的吻手礼。面对这柔弱纤纤的一身净绿,我感受到一种毫无矫饰的本*清纯与不存心机的随分安详。这清韵深深地感染了我,渐渐地抚平了我一颗浮躁的心,使我趋于松静宁和、脉稳气匀,与娴静的竹韵逐渐融合。此时竹入我心,我附竹魂。似有一点化入自然、与天地六合浑为一体之感。清晨的修竹最能体现竹的清韵。对于韵,必须用你所有感官织成的网络去综合地、全身心地感受它。只有当你松弛的心灵与它*地共振时,你才能够感受到这种韵。这是一种不经意的自然感受,一刻意反而要淡出。


②竹是最有个*的植物。它以独特的思维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自己。,它似乎跟任何植物都难以联宗。说它是树,可它内空外实、大通节目,跟哪种树都没共同之处。说它像草,它叉擎天拔地,长成大片竹林。它太独特了,谁都不把它看作自己一伙。它的婉约自重,风姿卓群够让人看着碍眼的了,它偏偏还不肯随大流,反而这么大胆地亮出自己的风格。


③文人看竹总爱赋予它一些人文气质,“高节”、“虚心”、“不可一日无此君”。实际上,竹是文理兼通的。它知道抗挠强度与直径成正比。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直径,它把自己有限的材料构筑成中空结构,并用竹节来增强这种抗挠效果。它巧妙地运用了拓朴学原理,一棵笋就是一棵压缩了的竹茎,它们在数学上是“拓朴同构”的,犹如压紧的*簧,春雨时节适时“*”开,就成了一竿竹,活像收音机的“拉杆天线”,多么简便,多么迅捷,从而获得了植物王国中最高的生长速度,从这点看,竹倒像是“胎生”,需知,动物中只有最高级的物种才可能胎生。


④当你远观一丛翠竹时,位于最顶部的总归是新竹。老竹厚重,自觉地垂弯于新竹之下。把充足的阳光都让给新竹。初生之竹以极强的自制力,摒弃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轻灵矫健,一竿冲天。它们以急行*的速度,竭尽全力地去抢占制高点。它们总是在最高点上才从容地进行三维展开、生枝吐叶,得天独厚地饱览阳光,迅速成长。这种代代礼让,使初出茅庐的后生超群冒尖的培育方式,难道不值得人类借鉴吗?倘若一株幼松压在茂密而浩瀚的大森林里,会有这么好的福气吗?


⑤我敬重竹刚柔相济亦韧亦坚的不屈*格。每遇狂暴袭来,文弱无助的竹以弱制强的唯一办法只能是充分地利用自身的*力,顺势倾伏,缓解风力。风愈烈,弓愈甚,将风对它的正面压力减少到最低程度。很有点像太极拳理,注重一个“化”字:“腰转化劲,顺势取之”。这种顺势弓曲有效地化解了风力,使得劲风只能缘根而上,故难伤其毫发。倘若迎风引颈,如刮逆鳞,恐难保全。风势减,弓渐浅,一俟风静,竹又挺立如初,依然故我。**与刚*同样是力量的体现。面对*,竹刚柔相济、一身正气,从来没有被征服过。它也从来没有迷失过自己的本*。它知道,只要不被折断,它仍旧会再挺立起来的。这种不屈不挠的坚韧同样地体现了生命力的顽强。


⑥每当暴虐的飓风袭来,竹立即抖擞精神投入总动员,与所有植物一起奋力搏击着命运的叉一次磨难。在这场艰苦的殊死搏斗中,竹显示了独特的斗争艺术,新竹老竹,竿竿相护,互为支撑,竹鞭竹根,盘根错节,相互穿*。任何施虐的恶风要想彻底摧毁这样一个斯文柔弱而又根坚节硬的群体都是枉费心机的。


⑦窗外,几竿青竹朝夕相伴。路过顶着一层雾珠的草坪我走向它,身后留下两行深绿


(节选自《散文》)


14.作者笔下的“竹”有哪些特点?请分条写出。(6分)


15.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是一种不经意的自然感受,一刻意反而要淡出。


(2)实际上,竹是文理兼通的。


16.文章第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竹的聪慧?请举一例分析。(6分)


17.本文以描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请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回答】

14.(6分)①富有清韵;②最有个*;  ③文理兼通;④代代礼让;⑤刚柔相济;⑥富有斗争精神和斗争艺术。  (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1)感受竹的清韵是松弛的心灵与竹的*共振,自然融合,刻意为之则不能?


(2)竹既有高沽不群等人文气质,土通晓并实践着很多理科知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6.(6分)示例:①拟人:“它巧妙地运用了拓朴学原理……”,把它的自然牛长说成有科!学头脑的有意为之,将竹人格化,更生动,有情趣。  ③比喻:“活像收膏机的‘拉杆天线’,多么简便……”,把竹笋的结构和生长快速的特点比喻成拉杆火线,很形象,很真切。  ⑧反问:“难道不值得人类借鉴吗?”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人们应对竹的做法思考借鉴。(举例3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以描写为主,生动显示竹的生长情况、外部形象。加入抒情、议论,更能突出竹的精神风貌、个*晶格,表达了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意思对即町)

知识点:单元测试

题型: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