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13分)地方*制度是*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

问题详情:

(13分)地方*制度是*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

(13分)地方*制度是*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屯种、漕运、*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历代*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质及创立的目的。(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4分)

【回答】

【*】(1)原因: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疏远)。(2分)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2)演变: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分官设职大致模仿朝廷;后来诸侯王完全失去**力(诸侯王国成为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2分)

(3)*质: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派出机构的双重*质。(2分)

目的:便利*对地方的管理,加强*集权的需要。(1分)

(4)外在:时代的变化。(2分)

内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君主*统治。(2分)

【考点】本题考查分封制、*主义*集权制度,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与调动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论*问题的能力。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周天子弗能禁止”加以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信息“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加以说明。第(2)问,从材料信息“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加以说明地位的变化。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加以说明;第二小问从加强*集权的角度来回答。第(4)问,从材料一到三反映内在用意,从材料四“事过境迁”“时代已变”的信息回答外在用意。

知识点:古代*的*制度

题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