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女子小人疑议探析卞 权读书贵质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云:“疑者,觉悟之机也。”若...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女子小人疑议探析卞 权读书贵质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云:“疑者,觉悟之机也。”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女子小人疑议探析


卞  权


读书贵质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云:“疑者,觉悟之机也。”若有疑不质,就成了书本奴隶,一旦留下误解与妄解,难免产生一谬留千载的憾事。拜读白子超先生《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文后(原文载《新民晚报》),拟对该文所引的六种解译作一补充,权作第七种解译,能否判为正解,不才未敢遑论,谨移樽就教于子超先生。


历来,对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三句语录的译解,诚如白文所引的译*,不但把“唯女子……”中的“女子”(古文合成词组)译为“女人”(现代单纯词),而且几乎一律将“女子”译同于“小人”。当代儒学大家南怀瑾先生也说:“有一次一个妇女团体要我去讲*文化,就有一位提出《论语・阳货》中这两句话来问我,我说我不敢说,我说了你们要上来打我的。她们说不打。我说你们不打,我就赞成孔子的话,这是没有办法来替妇女们辩护的。”(语出南怀瑾《论语别裁》)犹见“只有女子与小人一样难以教养”的译解,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定译”。我查阅了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和其他多种名家译本,基本上大同小异,“唯女子”两千多年来竟牢牢地与“小人”绑在一起。唯因持此“定译”的多为名家学者,令人持疑而难质……然而,学古不泥古,疑义相与析,又不甘存疑善罢,乃因从古文今译的“信”、“达”、“雅”三个互相依存的标准来衡量这一“定译”,总是感到疑云难消。倡行“克己复礼”的孔子,自然心怀敬母爱妻的仁德,岂能违背伦理道德,一杆子将慈母与淑妻也打入“小人”的泥淖里呢?况且一部《论语》的主要教育对象是莘莘学子,并非是当时的闺中女子。从来论文强调“文品”与“人品”的融通辨析,倘若孤立地就文译文,断章释义,乃至望文生义,表面上看也似忠于原文,如顾及全文整段,就会发现牵强附会,使人难以信服。


存疑数十年,终于在去年春天从*日报出版社的《论语新解》中寻到了解疑*,我欣喜不已。原来,疑问的症结出在用后代通用的单纯词“女子”(名词+词缀),去套用孔子(春秋时代)文言实词的合成词组“女子”(代词+名词)。《论语》中所涉的“女”字,在词义和语法功能上有多种分工,其中有18个“女”的音义训诂无一例外都同于“汝”(rǔ),都是人称代词,译为“你”或“你们”;而“子”是古文名词,译为“学生或弟子”。系因《阳货》篇中的“女子”并非现代文中的单纯词,而是由两个单音实词构成的词组。


辨别了古今词语在虚、实、音、义,以及语法功能等方面演变的误差,《论语・阳货》篇载的原文即可作如下解译:


“只有你们(几个)学生和小人一样是难以教养的,教给你们浅近的知识就不谦逊(而自满),教给你们深远的知识就埋怨(因不懂而怨天尤人)。”


上文新译并非主观猜测,系按古文今译的规范诠释的。古文中“女”作“汝”通用已屡见不鲜,“子”作学子、弟子解译,诚为正解。语言文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拿现代文中的‘女子’,套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文言文中的‘女子’,失之偏颇”(金池:《论语新译》)。“有时真理只要跨进一小步,就会成为荒谬”。循此,倘若这一最新解译能予认同的话,传统翻译无疑是让孔老夫子蒙冤受屈了两千多年,怎不令人浩叹千古!


译文之道千变万化,唯此,朱自清先生对古文翻译曾有提示:“任何词句和语汇都是可以分析的。”文场学林多诤谏,毕竟随人说短长者多,深思独疑者少,稍有疏忽很容易闹出“以今淆古”的笑话,甚至滑入谬误,尤在古文翻译与古文教学中,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


(选自2008年1月2日《中华读书报》)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6分)


A.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李泽厚的《论语今读》都将《论语・阳货》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翻译成“女人”。


B.作者认为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翻译成“女人”不符合孔子克己复礼的道德行为规范。


C.将“女子”翻译成“女人”,符合朱自清先生所说的古文翻译“任何词句和语汇都是可以分析的”的观点。


D.用后代通用的单纯词“女子”,去套用孔子时代文言实词的合成词组“女子”,就是所谓的“以今淆古”。


E.语言文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因此文言翻译要注意古今的差异。


F.其他著作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翻译成“女人”,并不一定是错误的,*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论语新解》的解释也只是一家之言。


13.不属于作者对《论语・阳货》中“女子”的翻译存疑数十年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翻译有断章释义、望文生义之嫌。


B.传统翻译没有注意到《论语》的教育对象。


C.传统翻译割裂了“文品”与“人品”的关系。


D.传统翻译用后代的单纯词套用古代的合成词。


14.将“女子”翻译成“女人”,本来只是一个词语的翻译问题,为什么作者却说这“让孔老夫子蒙冤受屈了两千多年”?请用原文回答。(4分)


                                                                            


                                                                             


                                                                             


                                                                             


15.人们习惯将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女子”翻译为“女人”,本文认为形成这种思维定势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5分)


                                                                             


                                                                               

【回答】

12.(6分)C、F。C不符合朱自清的观点,正好与朱自清的观点相反。F 本身是一个正确的观点,但是并不是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多选不给分,选对一项给3分。]


13.D。这是作者释疑的依据。


14.(4分)


(1)倡行“克己复礼”的孔子,自然心怀敬母爱妻的仁德,岂能违背伦理道德,一杆子将慈母与淑妻也打入“小人”的泥淖里呢?(2分)


 (2)从来“文品”与“人品”通融,此译法影响了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人品”。 (2分)


15.(5分)


缺少*思考,迷信学术权威。(2分)


深层原因:是歧视女子、男权思想导致的。或者:男尊女卑的思想导致的。(3分。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单元测试

题型: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