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1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1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1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2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选自《苏轼文集》卷十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闾里之合资皆宗之                        宗:敬仰

B.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矍然:惊讶相视的样子

C. 余既耸然异之                            异:对……感到奇怪

D. 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跟随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开往先用“闻之于他人”的方法,将其真事隐去,寥寥几笔写出了方山子成长的三个阶段。

B. 作者以设置悬念的方法,写方山子遇到作者,感到非常吃惊,在听闻了作者的遭遇以后,表示了同情和安慰。

C. 作者通过“怒马独出,一发得之”这一细节描写,刻画出了方山子的卓然不群、侠气弥胸的形象。

D. 苏轼给方山子立传的目的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本文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9.作者邂逅方山子之后“耸然异之”,请概括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

【回答】

6.D

7.B

8.(1)年纪渐渐大了,改变志向和行为,努力读书,想凭借这条道路在当时干一番事业,可是始终碰不到机会(把“不遇”翻译成“得不到赏识”也可以)。(“稍”“折节”“驰骋”“遇”)

(2)我听说广州和黄州之间多不平常的人,他们往往装疯,弄脏自己,不能够见到他们的真面目,方山子或许见过他们吧!(“阳”“垢污”“傥”各)

9.①老朋友遭贬,竟不答而笑;②家徒四壁,妻儿奴婢却自得其乐;③做隐士但又显示出精明强悍的神*;④放弃富贵生活,来到荒山隐居。

【解析】

6.试题分析:从:使跟随,意义为“带领”。

7.试题分析:“表示了同情和安慰”错误,原文是“俯而不答,仰而笑”。

8.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不遇”“稍”“折节”“驰骋”“遇”“阳”“垢污”“傥”的翻译。

9.试题分析: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语句“俯而不答,仰而笑”“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精悍之*,犹见于眉间”“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概括。

点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此题根据文中的重点词语概括。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