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小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

问题详情: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小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林壑尤美/怨天尤人      山行六七里/绿水青山

B.名之者谁/莫名其妙      作亭者谁/属予作文以记之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      醉翁之意/意气风发

D.往来不绝/沿溯阻绝      饮少辄醉/浅尝辄止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心思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中啊。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醉翁的“醉”不在酒上,而在于优美的山水中。他就是因山水而陶醉。这句话同时也是全文的主旨句,后面写的就是醉翁和朋友乐在山水,乐以忘忧。

(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一天中四个时间段的景*都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理解:这句话既小结了本段的山水之乐,也是文章第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滁州山水的喜爱之情。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这句话既与第一段的“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又写出了太守不胜酒力,还写出了他与百姓、宾客们同游山水,同乐而醉,可谓含义丰富。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苏轼的《喜雨亭记》都写到了自己的欢乐,请你依据文章和下面材料分析他们的欢乐分别来自哪里。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⑤乃雨,*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既以亭名。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 ①志:记。②扶风、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此指农历四月初二。后文*子指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指农历四月十四日。⑥忭(biàn):高兴,快乐。

【回答】

1.D

2.C

3.欧阳修的欢乐主要来自欣赏滁州的山水之乐,和滁州百姓同游而欢乐,与宾客同宴、同醉的欢乐,以及以游人之乐为乐。苏轼的欢乐主要是自己在扶风为官遇到天大旱,久盼大雨以救当地百姓,终于天降大雨,丰收在望,百姓无比喜乐,苏轼于是和他们一起欢乐。

【分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尤其,更加\怨恨,归咎   沿着山路\名词,山;

B.命名\说出  建造\写,创作;

C.陈列,摆开\陈旧,旧的  情趣\意志;

D.断\断  就\就;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理解与翻译。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不是全文的主旨句,主旨句应是“醉能同其乐”,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作用是引出后文的滁人游和太守宴。“他就是因山水而陶醉”有误,因山水而陶醉只是其一,更多的是因为治下的百姓生活*,太守心中满足自得而醉;

B.“一天中四个时间段”有误,应为“四季”;“间接抒发了”有误,应为“直接抒发了”;

故选C。

3.考查比较阅读。《醉翁亭记》记叙中的“乐”含义丰富,既有饱览山水美景的快乐,也有与其治理下百姓同游的快乐,还有与宾客同饮共醉的快乐。概括起来,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即把*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与*一起共享快乐。《喜雨亭记》中提到了自己到扶风任职以后,“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三个月以后,天降喜雨,极大的缓解了旱情,丰收有望,人们快乐无比。苏轼把自己新落成的亭子命名为“喜雨亭”,既有记录此事的意思,也有表达自己快乐心情的意思。

【点睛】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链接材料: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就把“喜雨”作为亭的名字。

知识点:文章作者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