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小题。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小题。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小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石著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更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解)①行县:出行属县。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⑤居官:担当的官职。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⑧傅:推诿。④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其真无马邪(《马说》)

C.遂不受令,自刎而死/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D.子则自以为有罪/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2)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3.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回答】

1.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意。A.以:介词,因为/介词,因为;B.其:代词,指石奢/副词,难道;C.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D.为:动词,认为/动词,作为;故选A。

2.(1)您赦免我的罪责,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

(2)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更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贵。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语有:(1)赦:赦兔;罪:罪责;惠:恩患;伏株:服刑;职:职责。(2)罚:刑罚;过:过失;非:表否定判断,不是。

3.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作答时依据文中的有关信息作答。文段主要写了石奢和李离的故事。文中“杀人者,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不听从楚王命令,以自杀的形式伏法。说明石奢是个守法的人;文中“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说明李离也是个守法的人。即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守法。

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误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