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5分) 移   居①陶渊明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5分) 移   居①陶渊明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5分)

 

移    居①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①义熙四年陶渊明在上京隐居的住所失火,直烧得“一宅无遗宇”。以后,经历了一年多的困苦生活,他移居浔阳的南村。②兹役:移居搬家。

2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         。(1分)

22.诗人移居目的是                                      。(1分)

23.简析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回答】

21.(1分)古体诗或(五言古诗)

22.(1分)“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或:为了与“素心人”朝夕相处。

23.(3分)“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意思是房子不一定要宽敞,只要能遮蔽床席就行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与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一定要有结合原诗词句进行分析的过程,所举诗句能表现主要思想情感,并能自圆其说即可)

【解析】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古体诗,是唐朝人认为律诗绝句以外的诗歌形式,统称之为古体诗,或称之为古诗、古风。 歌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押韵,古体诗也不例外,但古体诗的押韵比较宽泛,一首诗可一韵到底,也可换韵,多韵交替;在句式上不要求平仄和对仗;在形式上与近体诗相比较则更自由;在篇幅上可长可短,不做限制。从每句的字数上来看,古体诗可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杂言古诗。五言古诗,即每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五言。这种形式的诗歌出现也较早,在四言诗盛行之时就已经出现,到东汉初年就已经出现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有东汉班固的《咏史》。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人移居目的”。首先到诗歌中找到“移居”的举动,然后再找目的。前两句说“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古人迷信,移居选宅先卜算,问凶吉,宅地吉利才移居,凶险则不移居。但也有如古谚所云:“非宅是卜,惟邻是卜。”移居者不在乎宅地之吉凶,而在乎邻里之善恶。诗人用其意,表明自己早就向往南村,卜宅不为风水吉利,而为求友共乐。故三、四句“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补足卜居的心情。“素心人”,指心*纯洁善良的人。旧说指殷景仁、颜延之等人。数,计算。诗人听说南村多有本心质素的人,很愿意和他们一同度日,共处晨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

试题分析:题干问“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由卜居初衷写到如愿移居,是诗意的转折和深化。兹役,指移居搬家这件事。“弊庐”,破旧的房屋,这里指简陋的新居。诗人再次表明,说移居南村的愿望早就有了,现在终于实现。其欣欣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又说,只要有好邻居,好朋友,房子小一点不要紧,只要能遮蔽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以了,何必一定求其宽敞?不求华堂广厦,唯求邻里共度晨夕,弊庐虽小,乐在其中,诗人旷达不群的胸襟,物外之乐的情趣不言而喻。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