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①春秋时代可以称得上是*文化的“轴心时代”。《诗经》结集,然后进入以《春秋》为...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①春秋时代可以称得上是*文化的“轴心时代”。《诗经》结集,然后进入以《春秋》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春秋时代可以称得上是*文化的“轴心时代”。《诗经》结集,然后进入以《春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时期,各诸侯普遍拥有城邦“国史”,即所谓“百国春秋”;以史官为核心的哲学家集团开始形成,完成了从神的哲学向人的哲学的转变;一种新的人格—君子人格在此时形成,士人们以特有的礼乐修养实现了君子人格的理想。

②“赋诗言志”构成了春秋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春秋士人在外交、宗教、教育、*中普遍地赋诗称志。他们赋诗时点出《诗经》中现成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左传人》赋诗74首,见于今本《诗经》的59首,其*风24首,小雅27首,大雅7首,颂诗1首。《国语》记赋诗7首,其*风2首,小雅4首,逸诗1首。春秋时期从摄职从政的男子到闺*中的妇女,从中原各国到被认为异族的荆蛮、姜戎都练就出触景赋诗脱口而出的本领。诗构成了春秋士大夫全面的社会生活。因而顾炎武在《日知录·周末风俗》里讲“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绝不闻矣。”

③“歌诗必类”是春秋赋诗的思想原则。孔颖达说:“歌诗各取恩好之义类。”因此,春秋赋诗即使心有逆杵,也尽量通过赋诗的艺术氛围造成一种平和的气氛。“赋诗断章,余取所求”是春秋人赋诗的结构方法。《左传》襄公八年记晋范宣子出使鲁国,宣子赋《摽有梅》。《摽有梅》本是一首情诗,写女子企望求婚男子及时而来,莫误青春,范宣子希望鲁国与晋国共同出兵攻打郑国,特赋此诗。作诗者有作诗之意,赋诗者有赋诗之意,两者多有矛盾,赋诗者根据需要选取自己表情选意的部分,或是一首诗,或是一章,或是一句,甚至一字,赋诗方式灵活。

④春秋赋诗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给我们许多启示。首先是关于时代的,从《诗经》结集到《楚辞》兴起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是诗歌创作的冷寂时期。有人以“《诗》亡然后(春秋》作”来解释,认为历史散文的繁荣替代了诗歌创作的繁荣。通过赋诗现象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已有之诗的运用替代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其次是关于文学的,经学家们常说《诗经》编辑的目的是“王者所,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通过赋诗的考察可以看出,《诗经》的编辑既承担着*教科书的功能,也是出于贵族阶级文艺欣赏的目的。第三,春秋赋诗现象是在春秋发达的城邦文化的土壤上发生的。我们常随着经学家把春秋时代当作乱世来描绘,其实春秋是一个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新的哲学精神新的人格精神在这一时期成熟。以《诗》为代表的艺术精神成为春秋君子人格的基本品格,赋诗成为这-A格的表现形式,诗学精神成了这一时期人们自觉的追求。

——(摘编自傅道彬《“赋诗言志”里的春秋时代》)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群雄纷争,诸侯国林立,许多诸侯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国史,即所谓“百国春秋”。

B.哲学在春秋时代完成了突破,形成了以史官为核心的哲学家集团,思想也由神的主题转向人的主题。

C.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成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闺*女子的必备修养,诗构成了春秋士大夫全面的社会生活。

D.顾炎武在《日知录-周末风俗》中写出了春秋时代宴会时人们风雅问答,也代表了春秋与战国不同的文化风貌。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颖达所说的“歌诗各取恩好之义类”,意即人们歌吟古诗要从友善的愿望出发,达到友好的目的。

B.襄公八年,晋范宣子出使鲁国赋《摽有梅》,将一首款款深情的诗篇变成了提出缔等结*事同盟的主张。

C.春秋时代的“赋诗”,主要是指人们引赋前人已有之诗。其所言之志,则多为作诗之志,而非引诗之志。

D.春秋时期经历了从诗的创作期走向诗的应用期的历史变化,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用诗时代。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文化空前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将之称为*文化的“轴心时代”并非没有道理。

B.春秋赋诗多出自国风与小雅中的诗篇,这充分说明了国风与小雅艺术成就高,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C.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春秋社会描绘成礼崩乐坏的乱世,它同时也是一个礼乐文明进入了经典化与普及化的特殊时代。

D.春秋中叶以后诗歌的创作进入了萧条时代,人们称赋已有之诗,而没有了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创作,没有了作诗的人。

【回答】

4.A

5.C

6.D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原文为“各诸侯普遍拥有”,这里表述为“许多诸侯都有”,范围不一致。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题中A选项曲解文意。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C项表述错误,见第③段,从“作诗者有作诗之意,赋诗者有赋诗之意,两者多有矛盾,赋诗者根据需要选取自己表情达意的部分”应是“其所言之志,则多为引诗之志,而非作诗之志。”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项曲解文意。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D项,表述有误,见第④段,从原文看,春秋自《诗经》之后确实进入了创作的萧条期,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了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创作,没有了作诗的人”。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