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当前位置 /首页/题库 > /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小题。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小题。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小题。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愈镇*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民钱鹤皋反,临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伊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褒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诸罪,吾敢畏遣,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密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愈镇*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事              赞:辅佐。

1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3分)(    )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7.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愈器重,留在*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行贿,他听从*,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译文:       

【回答】

15.C

16.D

17.C

18.

(1)熊鼎到了山东,上奏章罢免了不称职的几十位官员,所属各部门都变得严肃清正。

(2)皇上派遣使者慰劳朵儿只班,赐给他裘衣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将熊鼎召回。

【解析】

15.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理解。既要求有充分的阅读积累,更要求有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长”的宾语是某个部门时,译作“执掌”或“担任……长”均恰切。“鼎结乡兵自守”句意谓“熊鼎组织乡兵自行防守”,“结”本意是将若干绳索打结,译作“聚合”合乎这里的语境。“赞” 确可译作“辅佐”,如“参赞”;但“赞”的这个意思在课本中极少出现,这就需要据语境作出判断——在“乃留愈幕府赞*事”句中,“赞” 译作“辅佐”很恰当。

C项错误明显。其一,据阅读经验,“延”从未有“招聘”意;其二,《过秦论》中有“秦人开关延敌”句,“延”译作“引进”、“迎接”、“邀请”;其三,若“延”译作“招聘”,不合语境。据语境,*愈“数延见”熊鼎后,是向上级推荐熊鼎,并非留熊鼎在本府任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16.

试题分析:应注意陈述主体是“熊鼎”,事由是“处事精细求实”。①是因家庭原因推辞朝廷的任命,不是“处事精细求实”,②是直谏,不是“处事精细求实”。排除①和②即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C项说“梅镒被诬*行贿”不合文意,因为“坐赃”意谓“犯贪赃受贿之罪”;说熊鼎释放梅镒是“依法”也不合文意,从熊鼎手下官吏所言“释知州,如故出何?”可知,熊鼎释放梅镒并没有法律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

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

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奏”(上奏)、“罢”(罢免)、“辈”(人)、“列部”(所部)、“肃清”(严肃清正)。

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使”(使者)、“裘帽”(裘皮衣服和帽子)、“复”(又)、“召”(召回)。请注意,此句翻译最易错处是把“慰劳,赐裘帽”的对象误作“熊鼎”,把句子翻译成“皇上派遣使者慰劳熊鼎,赐给熊鼎裘皮大衣和帽子”;实际上,皇上“遣使慰劳,赐裘帽”是针对朵儿只班的,目的是想先稳住朵儿只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颖,是临川人。元朝末年在乡试中中举,任龙溪书院的院长。长*以西发生叛乱,熊鼎组织乡兵自行防守。陈友谅多次威胁他,他不予理睬。*愈镇守长*以西,多次请他来会见,认为他才能出众,向朝廷推荐他。太祖想对他委以官职,熊鼎以双亲年老为由推辞,于是留在*愈的幕府里辅助*务。为母亲守丧完毕后,熊鼎应朝廷征召到京城,被任命为德清县丞。松*人钱鹤皋*,临近的各郡都大为惊恐,鼎熊用平静的态度镇定应对。调职负责编写《起居注》,接受皇上诏令搜括那些值得惩罚、可引以戒的旧例,写在新造的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返回,向皇上报告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皇上派遣御史去查访此事。而当时已颁布赦免诏书,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皇上不接纳;熊鼎和给事中伊正一起进谏说:“朝廷向全国各地布施大信义,若又因为小事情劳烦御史,将失去信义,而且会亵渎皇上的威严。”帝沉默了许久,还是决定不派出御史。洪武皇帝改元之后,新设浙*按察司,让熊鼎担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窃夺占据后,有伪官和悍将二百多人,非常暴虐蛮横。熊鼎全把他们迁到*、淮一带,老百姓这才得到安定。平阳州的知州梅镒被告犯贪赃之罪,他不停地为自己辩解,当地几百位百姓都申诉说知州没有犯罪。熊鼎将要接受百姓的意见,有官吏告诉熊鼎说:“放过知州,没有充分的理由,怎么办?”熊鼎叹息着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怎么能因为害怕谴责,诛杀无罪的人呢!”熊鼎释放了梅镒,把情况报告皇上,皇上回复批准了他的奏章。宁海人陈德仲肢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但得不到公正判决。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查清了事实,很快让他承当了应有的罪责。这年秋季,山东刚刚平定,在那里设立按察司,皇上又让熊鼎担任佥事。熊鼎到了山东,上奏章罢免了不称职的几十位官员,所属各部门都变得严肃清正。熊鼎想稽查官吏们都做了哪些有利或有弊的事情,就命令个郡县分别设置两本日历,每天写上所处理的诉讼案件狱和钱粮方面的事,一本留在郡县,一本上交到佥事府,更递交换,熊鼎查看日历,检查官吏们的工作,官吏们没有谁敢隐瞒。洪武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所部前来归附,熊鼎改任岐宁卫经历。他到任之后,得知贼寇是假装投降,就秘密写奏疏给皇上述说此事。皇上派遣使者慰劳朵儿只班,赐给他裘衣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将熊鼎召回。熊鼎出发之后,贼寇果然反叛,胁持鼎返回北方。熊鼎用指责叛贼不顾道义,斥骂叛贼,结果,他和赵成以及知事杜寅一同被叛贼杀害。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